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60. 第 60 章 麻黄汤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60. 第 60 章 麻黄汤(第1/2页)

    在刘秀征召太医共商疫症时,西汉武帝年间门,刘彻也在和义妁商讨瘟疫的事情。

    要知道虽然疫情在东汉至东汉间门比较常见,但不代表武帝年间门就没有。

    因为常年与匈奴的作战,汉军的损失同样不小,加上匈奴人以放牧为生,对于为生不如汉朝人讲究,生了病的牛羊随处掩埋,或丢入水中,毫不讲究的做法,为病菌提供了大量的温床。

    瘟疫由此在匈奴与汉军中小规模流行起来,并不算严重的瘟疫,带来的病死率却远超所有疾病,让原先对瘟疫虽有所了解,却因为相距甚远,而缺乏警惕的汉武帝刘彻,一下对此警惕起来。

    尤其是在天幕讲到瘟疫后,刘彻在心里对瘟疫的预警又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这次招来义妁,正是要与她商量一下,如何防止疫病。

    刘彻:“每逢疫病百姓受灾,义侍医可有解决办法。“”

    面对刘彻的询问,义妁为难的沉思了一下,术业有专攻。

    疫病乃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有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因存正气,避毒气,方可解。

    但存正气,说得容易做的难。

    瘟疫的传播速度,发病时间门和季节气候均有关系。

    义妁专精妇科,对于疫症的治疗知之甚少。

    若放一位病人在她眼前,她或许有把握将他治好,但却做不到大规模的治疗疫症。

    同理疫症的传播途径尚不明朗,只知道和尸体,还有天幕所说的细菌、致病菌有关。

    隔离病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只能治标,而不治本。

    只要陛下还要打仗,尸体、污染物总会源源不断的出现。

    还是要找出能够消灭所谓“细菌”的方法。

    因此义妁沉思再三,最后给出了刘彻两条方案。

    “陛下,臣无能尚无法阻隔疫病,现有两条计策,一隔绝所有接触疫病之人,搬运清扫尸体时尽量包裹住全身,防止疫气入内,二、凡是接触过尸体人的衣物集中焚毁,用物均煮沸除菌。”

    “沸水除菌?”刘彻稍有不解,问义妁此乃何意。

    “天幕之前说过,生水中有瘴气,沸之可除,但臣以肉眼之见,不能见到瘴气。”义妁说着斟酌了一下用词,以简单的方式一下继续道:“可仙人又明确说了,水中确有病菌,那么水中的病菌可由高温而除,疫病仙人同样言其有菌,也同样肉眼不可见,可否同样以高温灭之。”

    义妁向刘彻述说自己想法时,其实心里并没有把握。

    但她从医多年的经验告诉她,两者之间门必定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以及百病必有因,瘴气存于内,必须得把瘴气的入病方法找出来,她才能对症治疗。

    好在刘彻也没多探究义妁的想法,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懂装懂,随意插手可是兵家大忌。

    刘彻自然不会去做拖后腿的人。

    在义妁的带领下,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不久后全部消失。

    但义妁此刻依旧没有得到找到疫症的源头,和细菌的所在之处。

    只能在自己所做的医书中,暂时将一切统称为瘴气,并在深入之后研究瘟疫中的日子里,一边探寻瘟疫的起病,一边思考伤寒制症。

    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所学尚且浅薄,仍需继续深造。

    便在控制了瘟疫后,继续在民间门行医,救治百姓的同时磨炼自己的医术。

    并越发期盼起天幕能谈谈,后世医圣张仲景著作的《伤寒杂论》具体讲了些什么。

    名医典籍对医生来讲,就如江山对帝王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美人”。

    【也因为瘟疫发生的条件,总与卫生息息相关。

    故每逢战乱导致百姓们流离失所,尸横遍野无处掩埋的尸体堆积成山,腐烂在大地之上,在河水之间门……

    这些裸露尸体就成了病菌最好的温床。

    而当时的人们,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尸体不及时掩埋会导致疾病的常识。

    但真的打起仗来,人人都自顾不暇,哪里还记得住这些。

    甚至为了生存,还有人往尸堆里摸爬滚打,就为了寻求一点活命的器物粮食,换取活命的生路,连自己染上病了都不知道。

    带着活命的粮食和隐藏的致病菌,喜悦的回到家人身边后,却发现自己连带着家人都染上疫病,最终导致一条村子覆灭,简直讽刺至极。

    没人能怪当时的百姓,如果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往死人堆里爬。

    除此外,还有一些是行军打仗时,将领没有注意好卫生,导致士兵水土不服身体素质减弱,最终被病毒入侵,变成了潜在的病原携带体。

    一经发作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葬送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如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所率领的大军。

    在《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曹操的大败,是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前有草船借箭,后有铁索连环、火烧战船,最终打败曹操。

    但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是怎么样的呢?】

    “一派胡言,若天非天不在操,何至让操大败而归。”曹操听着天幕,拍着桌子伴随着碰的一声后,平复了心情。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曹操一生中最后悔的一次战役之一,自赤壁战后因为三方势力的形成,和身体原因,曹操知道自己再也没有跨过长江的机会了。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是认可对手的才情智谋的。

    但赤壁之战可不是他曹操,可不是被诸葛亮一人而败,那《三国演义》是个啥,就会乱说话,铁索连环明明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计划,要不是当天风向不对,操未必会输给刘吴二人。

    曹操想着突然又泄气了,他也不是输不起的人,打仗无非天时地利人和,就算天时地利均不在他,也不是他以此为战败借口的理由。

    不愿在想此事,曹操到时想看看,后人是如何戏说赤壁之战,他曹操在后世的书中,又有怎么样的评价。

    曹操想法很好,奈何天幕根本不讲相关事情。

    【关于正史《三国志》中,怎么样记载这件事,由于篇幅有限,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史书,或去看看其他up的讲解。

    这里主要说一下曹军的疫情。

    在曹魏中后期的政权中,疫病总是时常出现,尤其是在伐东吴的时候,最为明显。

    每次伐吴史书都会在后面加上一句,大疫。

    那么为什么那么巧,曹操每次伐东吴都会出现疫情,

    真是是因为天命这么玄乎的东西吗?

    其实不然。

    在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陈思王曹植,所做的《说疫气》中已经道出了起疫病的原因:“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也就是说,这疫病还是和气温离不开关系。

    东吴自处南方,温热的气候注定是疫情病毒传播的温床,在加上古代医疗条件较差,根本没有能阻隔瘟疫的手段。

    在大规模行军的情况下,大疫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那么有没有什么手段可以防止瘟疫?

    有!

    经过几千多年的研究成果。

    现代医学总结出了防治瘟疫三件套。

    1、控制感染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