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59. 第 59 章 瘟疫无法抵抗的天灾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59. 第 59 章 瘟疫无法抵抗的天灾(第1/2页)

    天幕中展现出的内容确实让人惊奇。

    但现在更要紧的是李世民的脸肿了啊!

    上一秒才和大臣说别吃丹药,丹药无用。

    下一秒就被仙人点名他晚年,因为病急乱投医尝试吃丹药,还留下吃丹药病死的说法。

    这尴尬的要不是还在朝会上,李世民都准备去找观音婢哭诉了,神仙就能这么不给人面子吗?

    而且魏征还在,一想到他要是说出什么“嘲讽”自己的话,李世民就心如死灰。

    未曾想刚听完天幕,魏征说的却是:”陛下早年为国征战今由夙兴夜寐治理国家,当多保重龙体,切勿劳累过度。当请孙思邈来诊治龙体。”

    魏征话说完,反应慢上他一拍的贞观朝臣,连连赞同。

    这个一句“陛下苦心皆为民”

    那个一句“快去宣御医,为陛下诊断”

    ……

    紧张兮兮七嘴八舌关心的话语,瞬间把李世民被打脸的事情翻了过去,让李世民心里颇为感动。

    恨不得和其皇帝炫耀一下,这是他的臣子,你们有吗?

    汉

    刘彻正带着霍去病在做广播体。

    自从听了天幕说吃丹药不如,五禽戏和广播体操又用后,为了身体的健康。

    刘彻就开始早上一遍广播体,晚上一遍五禽戏的日子。

    许是一个人做有些无聊,广播体操蹦蹦跳跳的姿态一个人做也不太雅观。

    趁着今遂既无天灾,也无战事。

    秉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人健康不如大家一起健康。

    刘彻组织了群臣上朝前来一遍广播体操,热了身在开始朝会,别说这仙人传授的广播体操一做,瞌睡都没了,人也清醒了不少。

    其中早操做得最好的当属陛下和霍去病,前者是因为把这个当做日常养生打卡任务,只要没事就每天都做。

    后者是被前者以:“去病年轻不是挥霍的资本,你常年在外大战身体亏损,真好来和朕一起练练。”为理由抓着一起联系,练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除此外,刘彻制定了一系列五禽戏、广播体操的评定标准,在后宫举办各类比赛。

    其中广播体操除播放时整齐划一的画面让刘彻念念不忘,规定广播体操人数越多,动作越整齐着优胜。

    胜者还有十金可得,一时间宫内掀起了一股做操浪潮。

    ……

    秦

    比起汉武帝偏爱广播体操,秦始皇嬴政则更为喜爱五禽戏。

    伏案工作后就会来上一套舒展筋骨,确实很有用处。

    练习五禽戏一段时间后,嬴政感觉自己精力和体力都要好了不少。

    虽然无法和年轻时候相比,和吃丹药带来的精力充沛也太一样。

    但这种踏实一日一日感觉自己精神变好的感觉,也让嬴政尤为畅快,上朝的时候也自带出一股精神气。

    百官见了上行下效,一时间五禽戏在秦朝风靡。

    【言归正传,说完华佗再来说说董奉。

    如果说华佗是以外科医术而闻名于世,那么董奉最出名的应该是他的医德。

    相传董奉少年行医,青年时曾担侯官县小吏,不久因为适应不了官场生活,归隐家中,一边练习医术一边行医。

    行医时间久了,董奉练就了一身高明的医术,因怜惜百姓贫苦,生了病也无钱医治。

    就对前来治病的病人分文不取,只要求重病愈着栽种五颗杏树,轻病者种一颗杏树。

    经年累月下来,杏有万株,已然成林。夏日时杏子成熟了,董奉就建了一个草仓储杏。

    需要杏子的人可以用谷物来交换,得到了谷物的董奉又将得来的稻米赈济贫民,以供贫苦百姓果腹。

    因此又为后世形成一个典故《杏林春暖》。

    也常以杏林代指医德高尚的医生,能得到一句杏之称,就是对一个医生医德的极大赞赏。

    现今只要提起杏林,无人不记得董奉。】

    “是董神医,董神医果然成仙了。”

    距离董奉仙逝已经过去了不少年,昔年被董奉医治过的病人,已经所剩无几。

    但所剩无几,不代表遗忘。

    被董奉医治过的病人,感激董奉的恩德,将他的事迹代代相传,并十分相信董大夫是得道成仙了,现在正在天上享福,没见仙人都来宣告董大夫的事迹了吗?

    天幕的出现让大家好一阵兴奋,去杏林中朝拜的一下络绎不绝。

    在杏林董奉草屋里,大家七嘴八舌的想已经作古的董奉述说自己对他的思念,和对现今医生的不满。

    有说如今庸医当道,价格贵,还治不好人,想念董奉在世时的日子。

    有说自己早年就听闻过董奉的名声,恨不早生几年,得见神医。

    有说自己正在学习做大夫,以董奉为榜样,希望自己日后能为百姓解除病痛。

    ……

    百姓们满含期许和哭诉的声音,将原本安静的杏林变得嘈杂,风吹过刮落了一阵杏叶,缓缓落在地上。

    如果董奉真的成了仙,看见此情此景大概也会忍不住重回人间,在行杏林妙手救治世人。

    【聊完董奉的医德,回到最初的话题张仲景

    华佗和董奉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神医,一个以外科手术出名,一个以医德而出名。

    能压在这两人前面,被列为建安三神医之首,张仲景无论是医德还是医术都是无可挑剔被世人公认的。

    在年少时,因灵帝治下官场乌烟瘴气,宦官当道,做实时的人出不了头,权贵们只为了手中的理由就发动战争,导致百姓尸横遍野,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导致张仲景年少时,就厌恶官场仕途,喜爱读书,偶见扁鹊与齐恒公的故事,萌发了学医,救治百姓的想法。

    并在十岁那年付之行动,拜同郡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者张伯祖为师,刻苦的学习医术。

    因为太过刻苦,还被同郡的何颙赞美:“君才思过人,思精而韵不高,必为良医。”

    说得是张仲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适合专做官,若一心为医可成良医。

    何颙的话给当时学医,饱受家里人质疑的张仲景很大的鼓舞。

    当时医为贱业,张仲景的父亲曾经在朝中做官,家里自然还是希望他能遵从家业,成为一代官僚,而不是从医。

    即使在轻视官场,汉代以孝道著称,得不到家里人支持的张仲景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继续下去。

    同乡的何颙可以说给了张仲景一个大助攻,鉴定了他学医的信心,此后更加刻苦学医,不敢有丝毫怠慢。

    很快通过博览群书,广泛吸纳各家医学的经验用于临床,张仲景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名气,在郡内被认为是名医,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老师。

    时人道:“其识用精微过其师。”

    不过在怎么喜欢医术,家业还是不能丢的。

    当时的汉朝以举孝廉任官,东汉末年又多以世家子弟相互举,张仲景的父亲曾在朝廷当官,作为儿子的他,天然有从政的资本,在郡内被举了孝廉去京城任官。

    直到建安年间,才被放出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开启了自己后世的传奇生涯。

    到了长沙张仲景依然心系百姓,想用自己的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