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60. 第 60 章 麻黄汤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60. 第 60 章 麻黄汤(第2/2页)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积极研制相关疫苗。

    三条经验总结,看着简单是个国人基本上都知道,尤其是在我们也经历过大疫之后,基本上大家都能说出一两句防疫之道。

    但这些简单的东西,却是人类与病魔作战了几千年,才化繁为简得来的宝贵经验。

    控制感染源,是在瘟疫发生前,找到被感染者,将他们集中隔离,单独进行治疗,去除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包括被接触着的衣服,触碰过的事物,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在接触病人时还要做好隔离防护,如我们现在的口罩,防护衣都是为了防止飞沫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是指老弱病残,他们的机体防御抵抗能力差,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正气不足,邪气容易入体,保护好他们能大大减少传染源。

    不过在古代除非王公贵族,不然平民百姓也没有几个身体能特别好的,整日贫苦劳作为了活命的百姓们,健康状况只能说堪忧。

    因此他们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根本无发靠自己的免疫力,撑过疫病的前期直到产生抗体。

    所以在曹植的《说疫气》当中还有一句话说的很现实□□:“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一句话道出的尽是些心酸事。

    不过别说古代百姓感染疫病容易死亡,就算是当代在伙食充足的情况下,现代人较古代身体素质好上许多的情况下。

    仍然有部分因为瘟疫病毒的入侵,或自身免疫力过强和病魔杀得难舍难分,选择了一条“同归于尽”的道路,最终导致病人逝世。

    但好在现代到底是经过了先辈们的革命,通过科学,科技的改革,我们也得以在疫病发生时,有所依靠。

    最起码的退热药物乙酰氨基酚,两块钱就能买到一板,不知道比古代好上多少。

    说到药,扯偏了那么远,回到张仲景的医学上。

    为什么张仲景能被称为建安三神医之首。

    正是因为他研发出了有关于,当时瘟疫的特效药,能有效为当时乃至后世的百姓退热去病,救活了数不清的人,才被尊为医圣。

    伤寒病,是一种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腹痛……

    引发条件多为粪口传播,在水和食物被污染时,可至爆发性传播,引起大规模疫情,这正和东汉末年常发生的瘟疫非常类似。

    当时的张仲景本人也饱受瘟疫折磨,本来二百余人的大家族,到建安初年,因为疫病逝去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尽是因为伤寒去世。

    为了解决伤寒,张仲景经过多年的研究,最终整理出《伤寒杂论》

    其中关于退治伤寒,现在最出名的应该是《麻黄汤》。

    此药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气喘、流行性感冒……均可使用该药。

    汤剂的组成,多以去节麻黄9g,起皮桂枝6g,去皮尖杏仁6g,甘草炙3g。

    用以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多以水煎为主,服后使人发汗,机体散热增加,产热少、散热多,体温调节中枢逐渐恢复正常,人的身体好起来,疾病自然就治愈了。

    不过麻黄汤发汗虽好,却也不可一用在用的过量服用,汗多必伤正气。

    通俗点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水分丢失过多,导致人体内环境水电解质失衡引起脱水,且古?今医学中,都认同汗血同源,汗多则失血,同样是容易引起人死亡的病因。

    适量(过犹不及)虽然是个老套的词,但不管用在什么东西上,都是通用的。

    除麻黄汤外,《伤寒杂论》尚有十种常见汤剂。

    分别为调营卫的《桂枝汤》、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剂、清心火滋阴肾黄连阿胶汤……

    当然了,在古代医疗条件没那么发达,钱财紧缺无法找到医生医治的情况下。

    还是得推出我们国人最喜欢的话——多喝热水!】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