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工业之主

21、大雍第一接地气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工业之主》21、大雍第一接地气(第1/2页)

    钱酉匡这个人,读书算账通通不行,唯独在识人接物上有着近乎野兽般的直觉,从来都没走过眼。

    而他现在,看冉昱的眼神就像是在看聚宝盆,那叫一个缠绵一个热烈。看得冉昱背后发凉,胳膊上的鸡皮疙瘩都冒出来了。

    他有些不安地倒退了一步。

    “郡守……”

    “嘿嘿,”钱郡守圆圆胖胖的脸上挤出了一个笑容,带着肉窝的巴掌伸出,亲热地拍了拍冉昱的肩膀。

    “你放心,不就是些矿渣么?你就大胆地造,造多大都没事,矿渣管够啊!”

    他想了想,又很良心地多加了一句。

    “要是银钱不够用,你也尽管说,咱们郡库里的我不能动,但是我个人还是可以贴补你一些的。总之,要人要物你都不要客气,郡守我能办的都会帮忙,只要你们能安心留在青州,别的都好说。”

    冉昱以为郡守只是客套,笑着点头应下。结果两天以后,他还真就收到了满满三大车的矿渣,连带着还有一笔郡守私人的“赞助”,全都送到了冉家。

    “阿昱,这是……”

    冉夫人看着一箱子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碍于郡守府的下人还在,不敢多问,只得把疑惑的目光投向儿子。

    冉昱朝她点点头,让她不要担心,与对方寒暄了几句便亲自送人出门,态度十分恭敬。

    等再回来,他便把钱郡守登门的事讲了一遍。冉夫人是见过世面的女人,先是沉吟了片刻,然后才略有些犹豫地跟儿子说道。

    “我看这位钱郡守,他倒是个难得的实在人,说话算话,半点都不拖延。”

    “虽说是个运作来的郡守,可咱们东海郡的官素来都是这样,没哪个是正经履职上来的。跑关系花了大价钱,所以上任以后的吃相可都难看得紧,恨不能把东海的地皮都剐薄了几寸。”

    “前任刘守钟和前前任宋承儒,咱们家每年都要给他们不少银钱打点关系。这位钱郡守竟然自掏腰包资助你,娘在东海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官。”

    冉夫人说的细致,冉昱也听得专心。

    他知道娘是在给他讲官场,讲人脉,这些原本有哥哥们操心的事,现在都要他一肩扛起。

    他其实对位钱郡守的观感非常不错,大方送来的三车褐煤,看得出都是挑选过的,一层一层码放整齐,绝对是用了心。

    镇藩令推行之后,郡守便成了地方的绝对实权人物。冉昱出身豪富之家,因着老师和三哥的关系也见过不少位郡守,像钱酉匡这么接地气的还是头一位。

    “母亲,我记下了。”

    他想了想,又接着说道。

    “听说钱郡守的祖籍下南郡海应府,还请母亲托外祖家打听一下,我的煤气化炉以础石煤为原料,若是进展顺利,以后说不定还要和这位郡守常打交道。”

    冉昱说的“常打交道”,那就是合作的意思了。

    钱郡守家中有矿,而冉昱需要的础石煤,恰好就是精煤开采后的劣等矿渣。础石煤质地疏松易碎,不易储存和运输,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黑灰色烟气,这种煤,大雍的普通百姓是不用的,只有服徭役的罪人和刑徒会捡来烧火取暖,挖出来就会被直接丢弃。

    要是不值钱的础石煤也能成为提炼化物的原料,这对矿主们来说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大雍朝大大小小几百个煤石矿,富矿贫矿各占一半,础石煤的出产家家都不少,却不是谁都适合信义相托。煤气化炉是冉昱的心血,第一个合作伙伴一定要挑选得当。

    冉夫人多聪明个人,跟随丈夫经营织坊多年,听话音就知道儿子想要做什么。她点了点头,伸手拢了一下鬓角,笑道。

    “哪里还用去信?这两日你舅母要来青州,说起来她与钱老太君还是远亲,问她正好。”

    话虽然这样说,可冉夫人还是安排了人去娘家送信。

    阿昱知道娘亲做事向来谨慎,也不再多问,而是把注意力重新转回到矿炉上来。

    他拿着自己的设计图在青州、湖溪、宿阳等地奔波了三天,定制了一个中号的实验炉。钢铁构件交给宿阳的冶铁场,土木建筑找青州城内的工坊,湖溪织坊还有几名忠心耿耿的老技师,一并请到阳坡负责后续的运行维护。东海现在百业凋敝,能接到大活工匠们都很高兴,打包票说绝对会按时完工,精工细造。

    “七郎造这些机关,可是要重开织园了?”

    匠头笑着问道。

    “要真是那样可太好了,我老家还有一班婶娘侄女,以前都是在织坊里做惯了的,七郎要是需要,我这便送信去叫她们过来。她们都是熟手,又有把子力气,拆装织机、放卸原料,她们啥都能干!”

    他要的工钱不算高,也很卖力地在推荐,可惜冉昱没有重开织园的计划,只能笑着回绝。

    “啊?七郎也不准备重开么?”

    匠头的脸上写满了失望。

    “连冉家都不开了,那其他人家岂不是更指望不上?”

    东海虽然不像上下南郡那般的富庶,可只要人勤快些,以前总能找到活计做,混个糊口不是难事。可自从冉氏织坊迁走,青州城是眼见着变冷清。城里很多人的房子和店铺都给烧了,也不做重修,干脆都跟着冉家的大船去了内陆。再这样下去,他们这些匠人找不到活干,只能离开东海另谋生路了。

    看出了他的心思,冉昱想了想,还是出言宽慰道。

    “我虽不开织园了,可这个机关造成以后,还是需要不少人手的。你家要是有擅长机关组装或是冶铁的成手,到时候可以过来试工。”

    “噢,好!”

    匠头连连点头。

    回去他便与众匠人讲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很高兴,甭管冉七郎要造什么机关,他说需要人那肯定是准的,青州人都知道,冉家本家的少爷从不打诳语。

    “那可是件大好事啊,我家的二丫头念过中学堂,手可巧着哩。”

    “那可是真厉害,我二舅家的大小子就念不得书,但是他匠工手艺不错,到时候可得带过来试试。”

    “冉七郎真是厉害呀。”

    一个匠人看着手中的图纸说道。

    “这么复杂的机关,又是造热炉又是密封加压罐的,还有这许多闸口、风道,这得是个怎样的脑袋才能想得出来?!”

    “哈哈哈,那肯定不是咱这种脑子!”

    他的同伴笑嘻嘻地拍了他肩膀一下。

    “人家那可是墨宗大学院的头名,天上下来的文曲星,凡人哪可能明白他造的机关,让咱们干啥就干啥得了!”

    “等咱们这个工坊造完,我就传信给家里的小子,让他过来阳坡试工。我家的娃子比我脑袋灵巧,让他也沾沾七郎的文气,说不定将来也能给我考进个学院念念!”

    他这样说,其他匠人都跟着点头,心中也是一样的想法。

    大雍立朝便开纸印书,三百年下来,求学晋身已经成为全民信条。谁家要是出了个进墨宗大学堂的娃,七大姑八大姨都能在村里扬眉吐气,更别说是头名榜首,那绝对是本地第一名人的存在。

    天下盼子女成龙成凤的家长都是一样的,匠人们干起活来越发尽心竭力,工程进度也是进展的飞快。

    冉昱得了钱郡守的注资,便决定把煤气化炉再造得更大一些。钱郡守应诺给了三个候选地,最后冉昱还是选了自家在阳坡的织坊旧址。倒不是为了省钱,而是阳坡织坊刚好位于下风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