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禁庭

160-180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禁庭》160-180(第1/27页)

    第161章 危机

    得了阿娘的首肯, 太平这次没有半点犹豫,回去便写了一本名册呈给了武皇。武皇审阅同意之后,给太平下了一道特旨。自古公主家令不过七品小吏,如今公主既有镇国之衔, 又参理政事, 已算违制多年。既然百官们已经默许,那她破例拔擢公主幕府的规制, 想必那些老臣也没有什么话说。

    其实, 李唐旧臣们只是别无选择。但凡庐陵王或是皇嗣争气些,他们也不至于把复唐的希望寄托在公主身上。

    公主已是武家妻, 他们一边希望公主继续秉持德范、以振朝纲,一边又忌惮公主入主东宫,导致大唐基业最后落入武氏之手,当中心情, 倍是复杂。

    武皇的这道诏令在鸾台争执了多日, 最后还是狄仁杰一锤定音。

    他说:“殿下这几年处处为民请命, 事事亲力亲为,她若贪权,怎会还是公主之身?”最后那个反问, 振聋发聩。

    确实如此。

    殿下是先帝的嫡女, 也是武皇的嫡女, 她的出身可比武承嗣一类的高贵多了。倘若殿下真与武皇联手, 妄图延续大周武氏天下,只怕早就谋权夺利,怎会幕府之中只有十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

    况且,公主与驸马感情若即若离,大婚数年, 也不见传出孕事。都说公主有体寒之症,可这体寒之症来得突然,城府深的几位大人仔细琢磨,好像品出了些许深意。

    权衡再三后,这道诏令还是出了鸾台。

    若能让殿下坐大势力,与武皇底下的那些人对抗,对庐陵王与皇嗣都有好处。况且,天下人只认东宫里的太子为储君,一个规制比照东宫的镇国公主府,其实也逆不了天。大不了王庆之之事再重演一回,只要这班李唐旧臣们齐心,武皇便不能一意孤行。

    君王虽是天子,却也要众望所归,顺势而为。

    天下人一日不忘李唐,武周便只能是昙花一现,终究要谢落。

    诏令传至公主府,公主家令便不再是七品小吏,改成了公主府正三品詹事,由太平讨要的姚崇担任。与此同时,中书舍人宋璟兼任公主府少詹事,辅佐殿下平日政务。一次讨得日后的两大名相,太平喜在心间,却知路漫漫兮。

    要尽收这两臣之心,还需花费一些心思。

    上辈子她是见识过这两人如何给李隆基献策的,他们骨子里只信奉男主天下,要驯服这两匹狮子骢,太平需要足够的耐心与计略。

    除此之外,太平还动了其他的心思。当年皇爷爷之所以能在玄武门胜出,不仅是因为他幕下有那些名臣,还因为他军功赫赫,天策上将所向披靡,那首《秦王破阵乐》如今在军中也能听见。

    文治需要,武功也同样需要。

    尤其她还是女儿身,要想服众,就必须有更多、更高的功绩。

    她仔细回想上辈子近几年大周周边的战争,明年有个绝佳的机会。自垂拱四年吐蕃占据安西四镇后,时有来犯。如今母皇大局初定,正需要一个扬威四方的机会,恰好,她也需要这个军功。

    “王孝杰。”太平记下了这个名字,就算战场瞬息万变,也许这一世与上一世的胜负不同,可太平需要这一次的军功。

    太平置府之后,武承嗣也安静了好几个月,没有再唆使臣下上书请立太子。武氏没有蠢蠢欲动,李唐旧臣也没有死咬着武氏臣子不放,算是相安无事了好几个月。

    皇嗣的几个儿子开春后陆续离开了神都,唯有临淄郡王李隆基因为病情暂时留下。窦氏很是心疼这个儿子,几乎是衣不解带地照顾他。太医来了好几次,都说皇孙病情奇怪,药石用了许多,就是好不起来,他们会诊多次,也找不到问题在哪里。

    武皇下旨,让太医们继续照料。

    同年十一月,下过几场雪后,终是瞧见了久违的阳光。

    武皇裹着大氅,站在万象神宫的殿门前,远望覆雪皇城,这一年过得如此平静,她反倒觉得不太心安,总觉得来年开年,会有什么不祥之事发生。

    裴光庭年岁渐长,裴府也需要女子打理后宅,是以厍狄氏请旨,回府帮光庭坐镇后宅,直到新妇入门,她再回宫继续侍奉武皇。

    转眼之间,当年那个小娃娃也成了十五岁的少年郎了。武皇欣然允之,甚至已开始在武氏诸女中物色适合的姑娘,好给裴光庭赐婚。

    这几日裴氏染了风寒,不便在御前伺候,所以无论是拟诏,还是端水更衣,皆由婉儿一人来做。

    看见武皇在殿门前站了许久,婉儿温了一盏甘露,端至武皇身侧,敬声道:“陛下请用。”

    武皇接过甘露,喝了一口,侧脸笑问道:“这几日你可去过太平那里?”

    婉儿如实回答:“不曾。”自从太平开府之后,公主府人多嘴杂,她能不去便不去,免得给公主招来不好的流言。

    武皇沉眸,“等裴氏好些,回来伺候朕了,你便抽空去太平那儿一趟。”

    婉儿问道:“陛下是不放心么?”

    武皇将甘露递还婉儿,负手而立,“狄光嗣是个能办事的,自从当了户部员外郎以后,事事仔细,不曾出过一次纰漏。他有狄公镇着,自然不会给太平使绊子,另外两个可就不一定了。”武皇多少知道些姚崇与宋璟的脾性,探子回报,这两人初到公主府中时,与太平起过两次争执。可不知为何,后来这两人竟没有再与太平争执,平日在府中毕恭毕敬的,好似换了两个人似的。

    武皇颇是好奇,太平是用了什么法子驯服的他们。

    “诺。”婉儿领旨,莫说是武皇好奇,婉儿也颇是好奇,殿下究竟用了什么法子把这两人拿下了。

    武皇再次侧脸看向婉儿,她一直好奇的还有婉儿,“朕也不知,太平是用什么法子拿下的你。”

    婉儿淡然轻笑,“臣说过的。”

    “士为知己者死。”武皇笑了起来,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可如何让人当做知己,那便另有玄机了。

    婉儿却摇了摇头,“是诚意。”

    武皇来了兴致,“诚意?”

    “殿下不允重利,不许虚诺,用人则信,待人以诚,是为诚意。”婉儿说这些话时,眸光明亮,语气中也带着一丝自豪。

    武皇笑意微浓,眸光复杂,“这么说来,朕还不如太平了?”

    “殿下有今日,也是陛下一手教出来的。”婉儿微微垂首,恭敬地对着武皇一拜,“陛下便是陛下,天下人没有谁能与陛下相比。”

    武皇放声大笑,“婉儿,你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臣说的都是实话。”婉儿抬眼坦荡地对上武皇的眸光,眼底没有一丝虚色,“臣心悦诚服。”

    武皇意味深长地笑笑,“继续伺候朕处理国事。”

    “诺。”婉儿再拜,跟着武皇回到了龙案边。

    婉儿刚刚放下甘露,余光便瞧见内侍送来了今日的新奏疏,她示意内侍将新奏疏送至一旁的几案上,她先分门别类,再呈给武皇批阅。

    内侍放下奏疏后,便退出了万象神宫。

    婉儿在几案边坐下,只整理了几本,便拿着一本奏疏愣在了原处。

    武皇看她脸色已变,忍不住问道:“何事?”

    婉儿起身将奏疏呈上,“衡阳郡王染上风寒,在藩地殁了。”

    武皇接过奏疏,怔了片刻,当即问道:“还有没有其他郡王的奏疏?”

    婉儿折返几案边,快速从奏疏中挑了出来。这些奏疏竟是前后一日抵达神都的,也就是说这些藩王的死亡时日便是这个冬日。婉儿心中有数,知道这是谁人所为。

    当日太平打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