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我们这狗血的一家

第150章 第一五零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我们这狗血的一家》第150章 第一五零章(第1/2页)

    太元人口大约在五千万左右,其中需要交人头税的是七岁上和五十岁下之间人,不分男女。

    因为这个时代平民百姓大多贫穷,乡村医疗资源几乎等于零,所以总人口中需要交人头税的比例可以占到总人口的五分之三还多,每人每年五十钱,一年下来光是人头税朝廷就可以收到十五亿钱换算成白银就是一百五十万两。

    按照十银一金的换算比例,一年的人头税大概是十五万两黄金。

    而沈家兄妹承诺三年人头税,总数就是四十五万两黄金。

    另外还有徭役酬劳,新旧朝交替的时候并没有发生什么毁灭性的战争,所以破坏相对较小,整个太元除了一直在修的皇帝陵寝算个大工程之外,大部分都是日常维护和每隔几年的大修补。

    但就算如此,三年需要修缮的工程综合下来,所需要的人工酬劳,也差不多要有五万两黄金。

    三年拿五十万两黄金出来。

    这沈家是有多富有啊

    别说百官,就是皇帝都被吓了一跳,甚至大孙子说的后面一段话,他都没有心思多高兴。

    “三年人头税加徭役有偿大概在五十万两黄金上下,这一点你们兄妹可清楚?”皇帝经过这么多日子和大孙子的相处,也知道这个大孙子不是个喜欢说大话的人。

    “回陛下,微臣估算的是五十二万两黄金。”谢砚微微微一抬手,很认真的递上了一本折子,上头是详细的数据。

    好家伙,还自己给自己又往上加了两万两,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加的是两文钱呢。

    一众大臣的视线全部聚焦到这本薄薄的折子上。

    皇帝从宫侍手里接过折子翻开,里头是一份详细的人口推算,以及三年间各地可能上报的修缮徭役事宜,推算结果确实在五十万两上下,最后多出的两万两是用来应急的。

    不愧是户部郎中,管辖着全国的钱袋子,当真是考虑周到。

    皇帝将折子转手给大总管,让大总管给大殿里的大臣们传阅,自己则转头对着下头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婿道∶“你们又是商队又是海运的,赚钱这事朕也是知道一些的,咱们户部收的商税四分之一都和你们名下的产业有关系,但五十万两黄金并不是小数目,即使是分三年亦然,你们的心意朕心领了,但朕怎么好拿你们孩子的零花钱。”

    这个时代重农抑商,海运更是刚刚才兴起,整个国家所有的目光都还定在太元有限的耕地上,人头税不算多,但也并不算少,土地四税一不算特别高,但对于看天吃饭的百姓来说绝对不算低,

    而相对于人头税和土地税,因为不重视商税却非常低,通常都是意思意思的三十税一,海运更是连关税都不存在的。

    王朝的寿命绝大部分都是伴随着土地兼并这个恒久话题,土地兼并剧烈那么王朝寿命就短,兼并没有那么疯狂王朝的延续就可以长一些。

    每一个王朝的轮回都是对于土地所有权的清零重组。

    但问题来了。

    太元如今新朝代替旧朝虽然只有二十多年,但是这场交替并没有清零重组,只是发生了小规模的动荡而已,所以认真来说太元整个土地兼并史到如今已经两百年了。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两百年的王朝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老天爷风调雨顺,老百姓能勉强吃饱,那么王朝就多苟延残喘几年,但若是再多几个天灾,那么王朝覆灭不过顷刻之间。

    同样的,这个时候土地的所有者们大部分都已经取得高位,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以至于这个利益集团会变得异常的庞大,相当的顽固,便是帝王也轻易撼动不得。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到了最后都是如此,真的没有人知道问题所在吗不,很多人都清楚问题的结症所在,但是庞大的利益集团裹挟所有,每一个想要反抗的人都会被碾碎,就算是帝王也不例外。

    最后帝王只能看着整个皇朝被拖着一起共沉沦。

    所以沈风才告诉沈华,这件事不能着急,若是急功近利,引起了警觉,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而太元到了这个时候,唯一称得上非常优秀的条件就是兵权的集中,以及一个绝对强势的皇帝。

    而沈风谢砚要做的,就是趁着这个可能中兴的时间,一步步将太元改头换面。

    首先第一步就是废除人头税,接着推广从沈华那里得来的新型农具,尽全力提高土地的产量,让百姓能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就能获得足够的粮食,或者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开垦荒地。

    下一步就是夺取整个太元最高利益集团们在土地上的注意力,从土地转移到贸易上。

    然而对外贸易需要海运支持,而最大的海运船队就在他们兄妹几个的手里,水手海图客源,所有的一切都垄断在他们手上。

    别人会不会想要

    想就用东西来换,那么这些大地主能用什么来换

    除了土地便再没有其他了。

    新型农具,高产作物,新的种植方法和手工业作坊,这些用来提高老百姓的钱粮收入的第一步,沈家兄妹已经走了三年多,不能说大获成功吧,但确实已经改变了很多。

    而今日这一出献生辰礼,就是他们要走的第二步,吸引天下人的目光,放到商队和海运之上。

    至于第三步,那就是浑水摸鱼,重新丈量全国土地了。

    所以今日他们兄妹必然是要高调的!

    “皇祖父不必担心,我们兄弟敢说送自然是送的起的,哪里能光嘴上说得漂亮,这么不要脸的事情,我们可不能干。”沈华笑着道,“我不比大哥和妹夫有钱,我就和弟弟妹妹分摊八万两,我出四万两,弟弟妹妹各两万两,至于另外的大头十万两就让大哥和妹夫分了。”

    沈华这样说完就从自己怀里拿出四块刻有号码文字的金牌及配套的契书∶“这是宝丰钱庄的金牌和金契,四万两,来来来,闵大人您来看一下真伪。”

    闵大人是谢砚的直属上司也是户部尚书,京都宝丰钱庄他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对方的钱庄在整个太元都有分店,以至于很多时候户部官员外出收税带回来的都是宝丰钱庄的契书,对于真伪的鉴定自然很有一手。

    闵尚书立刻接过四块连号的金牌和四分同样连号的金契,旁边几位大臣也凑过去围观,没有意外这四万两是真的。

    “陛下,是真的。”闵大人立刻捧着金牌金契上前。”皇祖父,这是孙儿的五万两。”沈风也从自己的腰中暗袋里掏出金牌金契。

    “陛下,这是郡主与微臣的五万两。”谢砚讲究一些拿出来的一个相对漂亮的雕花盒子。

    “陛下,嘉郡王和永宁郡主求见。”大殿里的君臣眼看着三个大小伙子眼睛不眨的拿出了十四万两金子的存取凭证,呼吸都有些滞怠,就在这时大总管收到守门的侍卫的消息,立刻禀报皇帝。

    对,两个小的还要出四万两。

    皇帝下意识摸了摸胸口”宣。”

    两个小家伙一路被人高马大的侍卫抱着快步走进来,一直送到大殿门口。

    两个长相相似的娃娃,一个有些腼腆,一个面无表情但是气势十足,两人手牵着手跨步进大殿,奈何大殿门槛有些高,门口的两个宫人立刻一人一个帮助他们跨过门槛。

    沈雪仪一眼就看到自家傻二哥笑得打哆嗦的肩膀,刚因为被抱着过来就难看的脸色更加冰冷了,小小的奶包子板着一张脸,看着气势十足,但真的太好笑了。

    “孙儿见过皇祖父”龙凤胎上前给皇帝弯腰行礼。”免礼,你们怎么来了?”皇帝说完看了一眼沈风和谢砚。

    “今日要给皇祖父献生辰礼,我和弟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