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嫡姐非要和我换亲

第 63 章 为谁伤心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嫡姐非要和我换亲》第 63 章 为谁伤心(第2/3页)

 “真是好活计。”她先赞叹。

    两个荷包,一个象牙白底绣了大红牡丹,一个浅青底绣了淡粉莲花,配色合宜、花枝生动、绣工细致,的确是好手艺。

    纪明遥穿的浅蓝罗裙,便顺手将白底牡丹荷包系了上去。

    “怎么样?”她起身给孟安和看。

    春涧忙上前,替姑娘将荷包再系得紧些。

    “竟然合适!”孟安和高兴,“倒还配得上二嫂的衣裳!”

    “你这活计,什么衣服配不上?”纪明遥笑,“是这裙子有运,配得上它!”

    丫鬟媳妇们进来摆饭,春涧便将另一个荷包暂收起来。

    “不知你爱什么,先照你姐姐的口味做了几道菜,”纪明遥示意将新菜摆在孟安和面前,“若有招待不周之处,你告诉我,我下次就知道了。”

    孟安和简直要迷醉在二嫂的笑里。

    心荡神驰吃完一顿饭,她还想多留一会,再与二嫂说几句话。可二姐姐提前说了让她不许多扰,她也自知,其实与二嫂还不熟,便提出告辞。

    纪明遥送她至门边:“虽然天热,回去也别太贪凉,也别走得太急。”

    “知道了,多谢二嫂!”孟安和欢天喜地回房。

    目送客人走远了,春涧扶姑娘转身。

    她笑说:“孟三姑娘倒是活泼性子,人也知礼。”

    “嫂子的妹妹,自然是好姑娘了。”纪明遥只说。

    虽然孟安和理解并赞赏了她的中二,但她喜欢过崔珏。算算日子,她喜欢上崔珏应就在三年前,大哥调任回京那时。

    十六岁的崔珏……她没见过啊。

    纪明遥倒在床上。

    好吧,好吧。她想。

    其实,她和崔珏一样,也是个爱吃飞醋的小气鬼啊。

    ……

    崔宅正院。

    孟安朋在学堂用午饭,下午放学才回,鲁氏每日中午便与三妹妹一起,在二姐房里吃饭。

    今日三妹妹到西院去了,饭桌上除了小外甥女,就只有她和二姐。

    崔令嘉人小觉多,吃了饭就犯困,被奶娘抱回去哄睡。

    鲁氏便不禁说:“原来纪安人竟是安静性子?我看她这几日都没出过西院。崔翰林每日下午才到家,虽比姐夫回来得早些,到底大半日都不在,她竟也不嫌没人说话寂寞吗?”

    “弟妹是不爱动。”孟安然笑道,“但不论大小事,她从没出过差错,在家里自然是随自己高兴了。”

    “我还以为,国公府的小姐,必是出入威威赫赫,一动八方响,谁知是爱清静的性子。”鲁氏笑说,“所以前两日我还担忧,若纪安人常到姐姐这边来,我该怎么说话、怎么做。”

    孟安然不免想起了弟妹娘家的长姐——先与阿珏定亲,却又退亲,嫁去理国公府的纪大姑奶奶。

    那位倒正是三弟妹形容的脾性。

    还有一位,虽然性情也合这几句话,却比纪大姑奶奶友善得多。

    “还没告诉你们,弟妹有一位至交好友,正是广宜长公主的独生女儿,本月才封了郡主的宝庆郡主。”孟安然说,“这位与弟妹不拘礼数,常随性过来,只去弟妹那里说话。她若来,你们别一惊一乍的, 也不用害怕。她头一次过来,令嘉失了礼,她都没在意。”

    鲁氏连忙记在心里。

    看二姐理账本,她又笑问:“真要三妹妹管几日家了?”

    “离她成婚也没多久了,我总要再看看,她心里到底明白不明白。”孟安然笑道,“幸而早早分好了家,不然还真不好叫她管。”

    ……

    下午,许、邹两位稳婆主动上门来提建议。

    崔珏回家时,桑叶正送走她们。

    纪明遥一面整理笔记,一面和崔珏说:“中午孟三妹妹来和我吃饭了,还送了我两个荷包。上午嫂子派人来说,后日陈员外和夫人带陈宇来拜望,商议婚事。恰在休沐,咱们也该去坐坐?”

    陈宇便是孟安和的未婚夫,是礼部陈员外郎的亲三弟,今年十七岁,父亲曾任工部郎中,已经亡故。

    听大哥大嫂形容,这陈宇自幼聪敏好学,虽还未进学,亦将来登科有望,且他形容清秀,论样貌也与孟安和相配。与崔家仿佛,陈家人口简单,只有兄弟三个和一个未出阁的姊妹,家中殷实富裕,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不会吃苦。从各方面考量,这都是一门不错的亲事。

    纪明遥非常希望,孟安和能与陈宇相亲相爱、夫妻和睦、白头偕老、一生顺遂。

    “我就不去二门外迎人了?”她和崔珏商议,“只在后院等着陈家女眷吧。”

    她这张脸,从十岁起,就给她带来了太多麻烦。

    “甚好。”崔珏从背后轻轻抱住她, “夫人原本也不必出去迎。”

    夫人心绪不算好。

    崔珏先替她收了笔墨、整理好记录。

    携她一起回卧房时,他才问:“上次听夫人说起,‘青霜白鹭’两个名字的含义,不知为何与‘春涧花影’相差甚远?”

    夫人的不快,是否与孟家相关?

    纪明遥沉默躺在床上。

    “二爷是想问我,十岁前后发生了什么事吗?”半晌,她开口。

    她眼中是崔珏从未见过的厌恶,还有着些许难过。

    “从十岁开始,温从阳就缠上我了。”

    不待崔珏有所反应,纪明遥已经说下去。

    “他是太太的亲侄子,太太很看重、很喜欢他,我不敢得罪,只能尽量躲着。可他好像看不懂我的意思。我越躲,他越缠上来,还非要当着人问我,为什么不同他说话了。”

    纪明遥睫毛颤动,声音轻飘飘的。

    “那时我就想,若我有一柄剑,若我能御剑乘风而去,是否就再不用受束缚,再不必受他纠缠。”

    “恰好分了院落,身边新添了人。”她轻轻一笑,“我当时心里很不平稳,所以给她们起了这两个名字。幸好,不算辱没了她们。”

    她手背覆上双眼,发出一声轻叹。

    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为什么重新提起来,还是会觉得厌烦至极?

    崔珏抱住了她。

    抱得很紧。

    “我不该问。”他低声认错,“我以为,夫人今日心绪不佳,或许与孟家相关。恰好,我又已经好奇数日,几个丫鬟的名字为何含义不同,所以先提起了此事。我不该问。”

    “与你无关,你为何要认错?”在他怀里,纪明遥渐渐平静,“你不提,也都发生过了。”

    她开始笑:“正好告诉了你,你以后也不必再为温从阳吃醋了,是不是?”

    “夫人!”崔珏吻她的额角,“别这样说。”

    抿住夫人的鬓发,他抬起脸,凝视夫人的眼睛。

    夫人没有哭。她的确在笑着。

    但这笑里,又是在为谁伤心?

    温从阳是安国公夫人看重、喜爱的小辈,是安国公夫人的亲侄子。

    若当年,她真有意阻拦,温从阳如何敢对夫人放肆纠缠?

    安国公夫人,可能当真不知,夫人对温从阳的真正态度吗-

    安国公府。

    经过大半个月忙碌,纪明德的嫁妆终于备齐了八·九成,余下所剩用具,成婚之前定能置办齐全。

    温夫人身上也稍好了些,便打算寻个机会送女儿回去了。

    端午过后,不知为何,再提起从阳,明达竟不再似从前厌烦不屑,反而时不时就低了头思索。

    虽然她每次试探相问,明达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