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嫡姐非要和我换亲

第 62 章 抽刀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嫡姐非要和我换亲》第 62 章 抽刀(第2/5页)

    孟安朋夫妻便也起身。

    孟安朋仍只低着头,不敢多看四周一眼。鲁氏便握住了自己小姑子的手。

    今儿见了崔翰林夫人,又能进来这屋子里坐一坐,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不提花梨木、檀木的家具,水晶琉璃摆设,只看这堂屋悬着的匾,“贤夫佳妇” 四个字——

    “这是——”看到落款,鲁氏惊问,“这是松先生的字?”

    孟安朋与孟安和都瞬间抬起头。

    “松先生,送二嫂的?”孟安和忙忙向人确认,“就是那位,曾为先帝之师的,松先生吗?”

    “是我初次拜望太公那日,太公写给二爷和我的。”纪明遥并没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

    孟安和还想多赏一赏这字,可她不能再丢脸了,只能与三嫂互相用眼神提醒着出去。

    左右,至少还要在这里住几个月,一定还能再来看的。

    孟安朋却是外男,不会再有机会来崔翰林夫人的房中。

    心内挣扎之下,他也顾不得丢人了,再四回头把松先生的墨宝记在心里,直走到看不见,才默默转回身,强装没事人一般出了院子。

    为缓解三哥的尴尬,孟安和忙示意三嫂跟三哥一起走。

    她自己绕到纪氏二嫂另一侧,找出话说:“二嫂,方才出去接我们的丫鬟姐姐,是叫‘青霜’吗?不知是哪两个字?”

    “‘紫电青霜’,‘青莹若霜雪’。你只叫她‘青霜’就罢,也不必尊称。”纪明遥有种当众解释中二网名的尴尬。

    不过,她没叫人看出来,只笑问:“怎么问这个?”

    “果然是这两个字!” 孟安和激动说,“我方才就在猜青霜姐姐名字的出处,果然与我想的一样!”

    她又忙问:“那不知,是否还有一位姐姐的名字与青霜姐姐对应?若有,不知又叫什么?”

    一个人中二,会尴尬。

    但当有人赞同你的中二,还兴致勃勃要与你一起中二——那当然是满足她啊!

    “是有,叫‘白鹭’!”纪明遥笑问,“你觉得可还相称?”

    “‘青霜、白鹭’。”孟安和品味着。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剑一鹭,二嫂还真是潇洒!”她大为称赞!

    纪明遥回头对白鹭笑。

    “多谢表姑娘夸赞!”白鹭忙上前笑说,“不知表姑娘看我,可还配得上这个名字吗?”

    挽住她的手,边走边细看了一会,孟安和赞叹笑道:“当然当得起了!”

    已经行到正院。

    孟安然正不放心地在廊下等着,却见三妹妹是与弟妹说说笑笑过来,竟然相处得很好,两人都不似伪装。

    尤其安和这孩子,虽然三年没见了,可她还是一眼就看出来,她还没学会装相,能这样高兴,一定是真的喜欢弟妹。

    而弟妹就算再顾着她的面子,若不喜安和,平淡相处便是,也没必要屈就自己。

    且安和只与弟妹说话,多一眼都不再向阿珏看了。

    她心里不由念了一声佛。

    只要安和真对阿珏断了心思,安心待嫁,有崔家在一日,还怕她婚后受委屈吗?不必劳动阿珏与弟妹,只她和大爷,就足够给她撑腰了。

    崔瑜不知究竟。见夫人这样欣慰,不禁笑道:“就这几句话的功夫,还怕他们吵起来?”

    “究竟三四年没见了,”孟安然只笑说,“谁知道他们都长成了什么脾气。”

    纪明远和崔令欢也已放学回来。众人又在堂屋见礼。

    自家三弟和三弟妹来京之前,纪明远尚未到崔家上学,孟安然知道,他们必然没给准备见面礼。她早已备好,叫丫头捧着,此时使眼色给鲁氏,让她只作是自己预备的送给人家。

    两匹尺头、两个“笔锭如意”荷包里带着金银锞子,还有笔墨纸砚。

    这份礼着实不轻。

    纪明远知晓孟家家境不比崔家纪家,先不敢收,问过二姐姐,才道谢收下。

    今日家宴人多,且诸人关系不算近,便分了男女而坐,以屏风相隔。

    崔瑜、崔珏、孟安朋、纪明远在堂屋,孟安然、纪明遥、鲁氏、孟安和与两个孩子在内。

    相处了一个多月,虽已分家,孟安然也大概清楚了纪明遥的忌口,今日晚宴,席间没有一道她不爱吃的菜。

    纪明遥敬了嫂子一杯。

    孟安然以茶代酒,与她碰杯。

    孟安和在路上说得欢,入席却安静下来,只听二姐姐和两位嫂子说话,问到她时才开口。

    屏风外,崔瑜四人也不过说些读书举业的事。大多是崔瑜说,孟安朋与纪明远答话。

    崔珏不大作声。

    崔瑜把兄弟从八岁带到大,比谁都明白他的脾气。今日只是家宴,他不说话也没什么。且他已是在朝官员,做兄长的更该在人面前给他尊重,因此并不把话题引向他。

    能得自家二姐夫指点,孟安朋已觉受用不尽,根本没精神关注崔翰林说不说话。

    纪明远默默给二姐夫倒了杯酒,也只听崔府丞教导。

    崔珏安静地听着众人交谈。

    他耳力极好,连屏风内的声音都字字听得分明。

    家里多住了人,夫人并无不喜。

    大嫂的三妹妹,竟比他先关注到丫头们的名字。

    青霜、白鹭;春涧、花影。

    后两人是夫人六岁起的伴读,前两人是夫人十岁之后才到身边。

    只差四年,便从明媚春意,转为了肃杀高远吗。

    夫人现在的心境,又是如何-

    孟家三人住到崔宅,没给纪明遥的生活带来太多变化。

    她本不必每日早晚去问候大嫂,只在有事的时候或派人、或亲自过去说。近几日无大事,她与崔珏都没过去,因此还没再见到鲁氏与孟安和。才抵京三四天,她两人也暂还没再来过。只有孟安朋歇过一日,也且到学堂上学去了,明远又多了个同学。

    他已进学三年,学问胜于明远许多,又是嫂子的兄弟,人品有保证,纪明遥对他进学堂喜闻乐见。

    因京中筹备封后大典,各衙门忙碌,天气又越发热起来,各家都不约而同减少了没必要的请客办宴。

    正得空闲,纪明遥便叫桂嬷嬷去打听京中哪几家产婆最好,再寻个机会,悄悄地一齐请过来,不走西偏门,只走后角门。

    她倒不是觉得见不得人。

    只是还未必能做出来,即便做得出来、更未必有用的东西,在落定之前,不必大张旗鼓。

    毕竟来源只是她过去了十六年,早已模糊的记忆。

    她甚至不知道胎儿的头部多大。

    “产钳” 究竟应当制成什么形状,且能否真正投入使用,还是全交给专业的产婆们判断吧。①

    五个产婆被从后门领进来,各自忐忑地在崔翰林夫人面前坐下。

    她们虽属“三姑六婆”中的“稳婆”,常被视为坑蒙拐骗之人,有时不大被瞧得上,却也因上至皇亲贵胄、下至贫民乞丐家的女子,全离不开生产这一关,都去过不少高门之家,也都有些见识。今日被崔翰林夫人一齐请来,虽不知是为了什么事,却也没太过惊怕恐惧。

    丫鬟们捧茶上点心。五人忙接了,互相看看,使眼色推出一个许稳婆为首。

    但还没等她站起来赔笑询问,纪安人已经含笑开了口。

    “近日我总在想,世上所有女子,全是生产的鬼门关最难过。”她起身,亲手给每人递上一页图纸,“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