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220-2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220-230(第9/31页)

定好后,才写信给二哥和父亲。

    台子我已经搭建好了,二哥你就看我和父亲上台表演吧!

    李渊和李世民面面相觑。

    这一刻,虽然表面上还和睦,但实际上裂痕已经比黄河宽的天家父子之间,难得出现一切还未发生前的温和气氛。

    “大德……大雄他平时都这么擅作主张?!”

    “阿玄就是这样,他就是这样!”

    “你怎么能如此纵容他?!”

    “我已经尽全力在他使坏的时候揍他了!我从小把他揍到大也没能让他改好!”

    “啊?你弟弟身体那么弱,你居然还揍他?!说说就行了,你怎么能动手?!”

    “我有注意动手的力度……”

    “怪不得大德如此任性妄为,都是你惯的。”

    “哈?!”

    李渊长吁短叹,然后大腿一拍:“还辩论什么!寺庙占据良田却不交税,僧人背弃父母还不服役!就该把寺庙全拆了!”

    李世民一愣,赶紧劝道:“父亲,这太极端了。佛道都有存在的意义。”

    李渊不听李世民说话,已经垂垂老矣走路都打颤的身体突然矫健,甩着袖子虎虎生威去书房翻阅已经很久没看过的典籍。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长叹一口气。

    长孙康宁轻轻拍了拍李世民的手臂:“郎君,三郎真孝顺。”

    李世民“嗯”了一声,瓮声瓮气道:“我早就说了,他是对家人最心软的人,他自己永远不承认。”

    长孙康宁道:“有郎君护着三郎,三郎定不会被欺负。”

    李世民点头。

    然后他再次扶额长吁短叹:“观音婢,你所料无错,阿玄真的把惊喜变成了惊吓。”

    长孙康宁笑出了一串幸灾乐祸的银铃声——

    二更合一,欠账-1。目前欠账2章。

    碎碎念:

    1、

    道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老子不是道教创始人,是道家的,这个应该不用科普吧。

    2、

    关于佛道之辩:

    道教辩论真的很锉,元朝时,全真教都被元朝尊为国教了,在与佛教辩论中两度失败。佛道辩论都是以“道统”为赌注,道教失败,元朝皇帝下令烧掉《道德经》,全面压制全真教。

    封建时代的道士真没用,我觉得派一千个写洪荒文的某点老哥去,或许能保住《道德经》。

    主要古代道教真的就是神仙方术那一套,炼丹之名真的太臭了,根本没法洗。每次辩论佛教都让他们嗑一个,问他们毒死了多少皇帝,七寸啊。

    对佛道辩论感兴趣的去看《弘明集》《集古今佛道论衡》《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记载佛道之争的古代著作都是和尚写的?因为某派输了,著作被烧了好几次,流传不全,摊手。

    所以,请求洪荒流某点老哥出战支援(认真脸)。

    3、

    关于自称:

    唐朝的僧道都自称“贫道”,“道”不是道士的意思,是“行道统之人”的意思。

    “僧”原本也不是和尚的意思。

    南北朝时有“大德”的发号为“僧X”和“释X”,后来外来传道者多以“僧”和“释”为姓。到隋唐时,“僧人”就成了和尚的名称。

    唐朝大部分时候官方抬道教,但道教不争气,唐末道观寺庙差距拉大到一比十。唐朝逐渐有人称“贫僧”,以和道士区别。

    不过唐朝文献出现的“贫僧”很少,只有个位数,基本还是自称“贫道”;宋朝以后,和尚才逐渐自称“贫僧”;元明时,就基本只称“贫僧”了。

    所以《西游记》的唐僧,应该自称“贫道”,扑哧。咳,莫名戳中了笑点。

    4、

    关于儒佛之争:

    儒家辩驳佛教当然不是我文中写的那么诙谐,士大夫们是很认真地写了很多著作。

    许多著作大家应该都拜读过,比如韩愈和文中所写的傅弈。

    众人皆知,明清之前的儒家文化其实是海纳百川(披了儒家皮的诸子百家),不仅辩论厉害,他们还是裁判。

    汉家佛教慈眉善目,真是因为儒士们个个武德充沛(划掉)很讲道理。

    第224章  凑一对昏君奸佞

    朝廷要搞儒佛道大辩论, 朝堂诸公得知此事时,民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别说跟着李世民去避暑行宫干活的大臣,就是留守长安的大臣也满头雾水。

    什么儒佛道大辩论?这么大的事, 我们怎么没有听到风声?

    于是长安这边以为是皇帝在避暑行宫做出的决定, 避暑行宫那边以为是皇帝在长安留下的后手。

    长安留守的诸公:“陛下就是担心我等反对, 才到避暑行宫才颁发诏令。坏了,让他得逞了!”

    避暑行宫的诸公:“陛下把我等带离长安,就是想打我等一个措手不及。坏了, 让他得逞了!”

    只有少数了解李世民和李玄霸的人窃窃私语。

    “李三那厮干的吧?”

    “除了李三郎,谁胆子这么大?”

    “太上皇给晋王取的字真不错,缺什么补什么。”

    众人看向急匆匆来避暑行宫亲自送信的魏徵, 难得对魏徵尖酸刻薄的话赞同地点头。

    薛收苦笑:“外界都传闻这是陛下的后手,估计是陛下自己传出的消息。你们不要说漏嘴了, 此等大事晋王擅自做主, 若传出去恐怕晋王就要遭遇弹劾了。”

    杜如晦半开玩笑道:“他估计就是想被弹劾,这样就不用做官了。”

    房乔倒是神情很是轻松:“大德一向为了天下敢冒大不韪。若他不出手,我也会上奏陛下抑制佛道。重定儒学纲常,本就是现在急需做的事。陛下揽下了责任,太上皇和晋王殿下主持辩论, 也是对我等臣子的保护。”

    魏徵冷笑:“是啊,晋王殿下赋闲在家时,诸公日日夜夜抱怨, 也抱怨不出一个解决大唐困境的政策。原来诸公不是想不出来, 是知道要担负责任, 犹豫不决啊。所以为何阻拦我请晋王殿下出仕?你们看, 晋王殿下刚一当宰相,就把什么大不韪的事都自己一肩挑了, 诸公不也轻松许多?”

    魏徵话一出口,在场几人的脸色立刻很难看。

    薛收与魏徵最熟悉,是这群人中唯一护着魏徵的人。

    他赶紧打圆场:“大德身份特殊,他自然能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其他相公献策需要谨慎行之,怎么能与大德相比?这些事大德不出手,房相公不也已经在起稿上书?大德身体不好,有什么比他的身体还重要?”

    魏徵讥讽道:“身体不好?我又不是没去探望过他。他每日睡到日上三竿,面色红润,可看不出身体有何不好,就是懒惰。”

    房乔道:“懒惰又如何?李三郎吃了多少苦,你难道不知道?你刚刚不还讽刺我没有尽好相公职责,怎么,现在又指望李三郎了?你怎么没想过自己出谋献策?除了挑刺,你还能做什么?我筹建台子再慢也是在建台子,你就只知道指手画脚拆台子,我看你不仅才华平庸,连心术也不正!”

    魏徵失笑:“我心术不正?占着相公的位置,独揽朝堂大权半年,你除了对官员挑挑拣拣满足自己的权力欲,你还做过什么?府库空虚,你可敢重新丈量土地,可敢像三郎君那样对佛道动手?”

    杜如晦皱眉:“魏玄成,你怎知我们没有正准备重新丈量土地,对佛道动手?我有已经快完成的上书草稿,你有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