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60-70(第2/22页)

住高颎,道:“老师,今日早晨我面圣时,陛下让我和二哥拜薛大夫为师。”

    高颎道:“薛玄卿为当今文坛魁首。他的本事不仅是文才,文才只是小道。薛玄卿曾为先帝掌文翰,出自他手中的诏令无数。他对政治大局相当有建树,你们可向他求教。”

    李玄霸本以为薛道衡只是在文学上建树很高,没想到高老师对薛道衡的评价如此高。

    他反省,自己不该因为史书只记载了薛道衡的文才,就轻视薛道衡的其他才华。

    冷静下来想一想,能成为皇帝专属秘书的人,肯定不仅仅是文采好。

    李世民给李玄霸使眼色。

    高颎问道:“大雄,你有何事?”

    李世民道:“这个……”

    他继续看向李玄霸。

    李玄霸道:“我无意间探听到一件事,有些忐忑,不知该不该和老师说。”

    高颎叹了口气,半真半假的抱怨道:“每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一定是很麻烦的事。说吧,此事和薛玄卿有关?莫非是薛玄卿那臭脾气又惹了陛下?”

    李世民惊呼:“老师猜得好准!”

    高颎道:“你们先提起拜师薛玄卿,才说有忐忑事,当然和薛玄卿有关。”

    李玄霸十分敬佩。老师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李玄霸道:“我在太常寺卿与乐工交流时,无意间听到陛下和苏太常寺卿言,薛大夫曾在归京时呈给陛下《高祖文皇帝颂》,是行《鱼藻》讽谏。”

    高颎猛地一拍桌案:“荒唐!”

    《诗经·鱼藻》是歌颂周武王的诗篇,成文时是周幽王时期,所以后世认为此诗是以周武王讽刺周幽王。

    李世民叹气道:“周武王是开国君王,周幽王已经是第十二代君王。所以以歌颂开国君王讽刺末代君王或许确有此事。但文帝是陛下之父,歌颂陛下的父亲,怎么能叫讽谏陛下?”

    高颎深呼吸了几下,道:“陛下和苏威说的此事?”

    李玄霸点头。

    高颎气得笑了出来:“当初薛玄卿被贬岭南,就是与苏威过于亲近,坐苏威结党营私之罪,几近丧命。苏威听陛下怨言,不仅不帮薛玄卿解释,甚至连提醒薛玄卿一句都不肯?好,苏威,真是太好了!”

    苏威和薛道衡是挚友啊!——

    二更。欠账-1,48w营养液欠账+1,目前欠章3章。

    第62章 却道故人心易变

    =

    高颎的笑容十分悲愤。

    高颎在隋文帝时是有名的“伯乐”, 十二岁生擒老虎的隋朝大将韩擒虎,权倾朝野被杨广忌惮的楚国公杨素,以及曾与他共同参决朝政的苏威, 都是由他举荐给隋文帝。

    他对苏威有举荐之恩, 还有共事之情, 关系自然不错。

    至少高颎自己认为很了解苏威,与苏威关系不错。

    苏威很有才干,为官也清廉, 唯一的缺点就是过分追求名声,所以为官时很喜欢与同僚结交,声势过于浩大。

    当时苏威的儿子苏夔与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争论乐理, 大半朝臣都支持苏夔。郑译与何妥是个小心眼的人,状告苏威结党营私。隋文帝因此罢免了苏威的官职, 薛道衡坐罪流放岭南。

    高颎知道苏威不一定有结党营私的心思, 只是太爱经营名声。而且苏夔赢过郑译和何妥也不是因为苏威结党营私,而是苏夔在乐理上的造诣确实赢过这两人。

    苏夔在获罪之后著十五篇《乐志》,再次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把郑译和何妥驳得体无完肤。世人皆暗中笑话郑译和何妥。

    后来隋文帝冷静下来后,也察觉苏威确实没有结党营私的心思, 一年后起复苏威,并将当时因苏威结党营私案获罪的大臣诏还, 薛道衡也在此列。

    此后薛道衡获得了隋文帝的信任,逐步高升,为隋文帝执掌枢要笔墨。

    薛道衡与苏威可谓是同苦过。比起只是免职的苏威, 薛道衡流放岭南更加凶险。他们回到朝堂之后, 关系自然更加亲近。

    当时人总传言薛道衡文人脾气尖酸刻薄, 得罪了很多人。其实薛道衡对朋友是极好的。他心胸坦荡, 身居高位的同僚反而特别喜欢与薛道衡为友。

    比如薛道衡与杨素就是好友。

    杨素常为薛道衡写诗,隋文帝时期写了《赠薛内史诗》《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两人关系好到隋文帝因忌惮位高权重的杨素,不敢让薛道衡继续执掌枢要笔墨,将薛道衡外放的程度。

    杨广继位时,即使薛道衡那时对与杨广交好的杨素颇有微词,但杨素仍旧将薛道衡当作最亲密的朋友。

    他快死之前连给儿子的遗书都没写,一口气写了整整十四首《赠薛播州》,当作给好友的遗言。

    这十四首《赠薛播州》一改杨素之前旖旎词风,词气宏拔,气势磅礴,是杨素一生中最顶尖之作。

    薛道衡悲伤评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

    与野史小说中常爱送人侍妾的心胸宽广形象相反,杨素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当权时常党同伐异。

    能被杨素视为挚友,说薛道衡不会做人,言过其实。

    高颎和李世民、李玄霸说起往事。

    他提到了曾经的杨素,曾经的苏威,提到了薛道衡和杨素、苏威的友谊,提到了杨素死前为薛道衡写的十四首《赠薛播州》。

    人老了,回忆过去时总容易伤神。

    杨素也是由高颎举荐做官,却为了帮助杨广夺嫡捅了高颎好几刀。高颎在杨素死时因为太过快乐,装不出悲伤的模样,只能装病不去丧礼。

    但现在提起曾经的杨素,高颎竟然也为杨素晚年风光下的凄凉落下泪来。

    与高颎一起从北周一路走来的老臣越来越少,他的敌人和朋友都逐渐身影淡去,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只有寥寥数人同行。

    薛道衡在这寥寥数人中,苏威也在。

    高颎知道以苏威的性格,大概率没有落井下石。

    他只是默默地听着,默默地隐瞒。

    他只是什么都没做。

    但苏威以前不是这样的人。他虽重声望,但性格生性乖僻,遇到自己不认可的事,哪怕对着隋文帝都会发怒,所以官路才会几起几落。

    高颎不明白,新帝继位之后,他熟悉的了解的为何全部都变陌生了?

    他悲从心来,潸然泪下。

    李世民和李玄霸一个递帕子,一个递水,安静地聆听老师的倾诉。

    高颎离开时,神色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只有眼眶略有些红肿。

    他叮嘱道:“此事我会处理,你二人不可再向其他人提起,无论是薛玄卿还是宇文公辅,都不可以透露。”

    李世民和李玄霸应下后,高颎仍旧不放心,再三叮嘱之后才离开。

    目送高颎离开后,李世民叹道:“苏威和薛公都是老师的友人。”

    李玄霸:“嗯。”

    他只想到薛道衡对高老师推崇备至,以高老师的性格,应该与薛道衡的关系不错。没想到苏威与高老师、薛道衡也是友人。

    仔细扒拉一下史书,好像史书中简略的记载中确实有相关蛛丝马迹,只是他忽视了。

    “不过我也算明白,为何陛下会忌惮老师了。”李世民小声道,“朝中贤能的高官,大多都与老师有旧,不少人还欠着老师举荐之恩。”

    李玄霸点头:“是啊。朝中不少人都欠着老师恩情,所以他们都盼着老师死呢。”

    李世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