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

23、第23章 可怜父母心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红楼]姑娘偏从末世来》23、第23章 可怜父母心(第1/3页)

    王夫人的目光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逡巡,一时间不知该作何反应。

    若依着王夫人,最好是能把林黛玉迁出荣府——她倒没怎么看不上黛玉,只是老太太的心只一个,分了黛玉一份,自然在宝玉身上便要减一份——而留下宝钗和薛姨妈母女。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黛玉居然主动提出要搬离荣国府,难道是脑子坏了不成?

    贾母这会儿自然更是着急:

    “黛玉儿,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你小小年纪,还不懂这里头的门道,况且你一个弱女子,如何能于京中自立门户?林氏一族祖籍姑苏,于京中并无亲眷,你父亲又远在扬州,鞭长莫及!”

    黛玉等贾母苦口婆心地劝完,方又磕了个头,柔声道:

    “外祖母方才所言的弊端,父亲都已事先考虑过了,此刻都已安排妥当,因此才修书入京,叫我来回老太太的。”

    王夫人这会儿也皱起了眉头来,劝道:

    “林姑爷怕是离京日久,忘了京里的形势,现如今京中哪有姑娘家自立门户的,况且你如今这个年纪,若无人照顾抚养,倘若出了什么意外,我们怎么过意得去!”

    家里头如今固然是惜春最小,但黛玉也只比她略大一些,这个年纪别说自立门户,就是放她自个儿独居一室,还得多配两个嬷嬷看着,何况是要搬出去?

    宝钗面上不显,心里也在一旁点头,她虽有意为自己和薛家再搏一个进身之阶,但也是打算走贾家的路子,借贾家的权势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似黛玉这样明明深得贾母宠爱,却偏偏要搬出贾府居住,在宝钗看来,根本就是拿着一个金碗在要饭!

    黛玉却只一笑:

    “父亲在信中交代,宅邸下人他都已安排妥当,家事方面派了祖母生前最得用的唐嬷嬷,带着家里用惯了的下人替我管家,教习也已托人择了合适的,是以京中林府与扬州林府并无多大差别,外祖母不必担心我住不惯,有家中老仆管家,家事上亦可无虞。”

    贾母拧了眉头,不解之中还带了一丝怒意,觉得林如海简直是胡闹:

    “好端端的,林姑爷为什么起这样奇怪的念头?难道他当真放心你一人持家!”

    黛玉只是一笑而已。

    贾母若真知道信上的内容,恐怕就不是疑惑,而是震惊到昏厥了。

    知道贾政原来是这样的人之后,林如海深深地反思了自己一番,给女儿选的先生是徇私枉法之徒,信得过的妻兄更是目无法纪之辈,他这眼光怕是真有点问题。

    可是光反思没有用,还得替黛玉安排一条出路才行,林如海断不肯让黛玉再在贾家居住,可是林家在京中也别无亲眷,况且再亲的亲眷,又如何能亲得过外祖母呢?

    所以,唯一能让黛玉名正言顺地搬离贾家的理由,就是回她自己的家。

    林如海不是没犹豫过,贾家虽有糊涂之辈,毕竟累世公卿,黛玉若是在贾家长大,有贾母教养,想来也能如贾敏一般知书达理,断不至于辱没了林家门楣。

    若是搬出了贾家,即便有家仆匡助、教习训导,黛玉仍不免要受世人指摘,尤其是那句逃不开的“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

    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顺其自然,谁知贾政以后还会不会做出同样的事情来?

    持家不正,必有灾殃,这样的险是更不能冒的。

    林如海也考虑过,自己是不是要将黛玉接回扬州,但那样一来,事情就回到了原点,并不会比现在好到哪里去,况且贾母那边只怕更不好交代,自己把女儿送到京城不到三月,便又急匆匆地接回扬州,事情一旦传开,贾家的名声也就不用要了,这竟不是搬家,是绝两姓之亲。

    思前想后,林如海把心一横,敲定了主意。

    搬还是要搬的,但不回扬州,而是在京城额外置办一处宅邸,供黛玉居住。

    不是林如海不想女儿,而是他这些日子以来也渐觉自己的身体状况日渐衰落,心里已经隐隐有了不祥的预感,如果他真有什么不测,那么黛玉在世上依旧是孤苦无依,与其让她到时候寄人篱下,不如现在就让她习惯自立门户,自己家里总比亲戚家要自在。

    况且有了自己家,黛玉再去贾家居住便是亲戚暂居,好就好,不好就罢;若没有立身之处,那就成了寄人篱下,就有了什么委屈,也没个诉苦说理的地方。

    再有就是,他现在信不过荣国府了。

    林家虽然人丁单薄,但毕竟列侯出身,家中也小有积蓄,待他百年之后,东西自然都是黛玉的,若是从前,林如海自然相信荣国府不会抢占孤女财物,可知道贾政的所作所为之后,林如海忐忑了。

    徇私枉法之事,是贾政和王子腾一起干出来的,而王子腾又是贾政的妻兄,那贾政夫妻俩的人品……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黛玉是他爱如珍宝的独女,又怎能以身涉险?

    因此,林如海最后做出的决定便是,在京中置办宅邸的同时,将林家的家产逐步运往京城,直接交到黛玉手里去。

    至于教习这方面,林如海把心一横,直接给皇上修书,求皇上替他寻一个合适的人选。

    说来惭愧,他祖籍姑苏,在京中没什么知交故旧,除了贾府之人之外,最相熟的居然是皇上——他曾出任兰台寺大夫,颇为皇上信任,不然也不会这么快便升迁至扬州盐政。

    盐铁历来为国之重政,以他的年纪,能任盐政之官已是罕见,如果再考虑到他中举时的年龄,那升迁速度简直是飞升,这里面固然有他鞠躬尽瘁之功,但皇上的信任亦占了不小的比重。

    林如海本非骄纵之臣,但他决定为黛玉赌一把,就赌他这些年的功绩与辛劳,能换皇上对黛玉照拂几分。

    就当是他的瞎想头好了,可是以他的官位,倘若有承嗣之子,完全可以由恩荫入官,那么黛玉虽是女子,也应该有资格得朝廷的照拂才对——他也不敢奢求太多,但起码从宫里调个嬷嬷教她还是可以的吧!

    让林如海意外的是,皇上不仅准了,而且还挺上心的。

    得到了皇上的回信之后,林如海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也开始着手备办京中林府之事。

    就算宝钗不提,黛玉也会在这两天里跟贾母提搬出去的事儿的,只是没想到,宝钗居然搬起她来砸了自己的脚——可见玉也是石头的一种。

    ……

    薛家母女和林家姑娘在同一天搬出了荣国府,本该是街头巷尾的一点谈资,却并没在京中引起什么水花,毕竟如今京城里头最引人注意的消息,是贾敬在寿宴上中毒的事。

    据说当时在寿宴上,来禀告的下人吓得面如土色,张口便是“太爷没了”,又据说宁国府当夜便置办了寿材,外人问起却只说老太爷病体沉重,因此拿来冲喜。

    生日祭日是同一天还是比较稀罕的,不过宁国府始终不松口,众人也不好大张旗鼓地谈论贾敬的死亡,传出去倒好像是咒人死一般,因而一时间京里头都伸脖瞪眼等着这件事的后文,谁知这一等竟是如石沉大海一般,没了消息。

    倒是荣国府和东安郡王府越走越近,显然是看好了元春与穆洲的亲事。

    惜春这两天一直住在宁国府“侍疾”,甚至干脆搬到了寻仙阁附近的养性斋居住。

    监控她是不敢再关了,至少这一段时间内不敢,惜春不仅打开了陌生人识别,顺便还布置了几个小的机关,看看能不能发挥什么作用。

    至于贾敬的寻仙阁,现在更是被围了个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