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望门娇媳

第 96 章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望门娇媳》第 96 章(第2/3页)


    养了好些年,裴循身子已无大碍,唯独双腿每到寒冬腊月便疼得厉害,裴循丝毫不在意,不叫老仆费心,只道自己活一日算一日,老仆不忍他一身凄苦,总想着叫他平平安安度过余生。

    眼看老仆年龄大了,为此忧心忡忡,裴循最终答应他求医,这不耗了半月从扬州渡江来到金陵,又费了功夫打听到段老医士的所在,主仆二人匆忙赶来。

    来都来了,裴循只得点头应下。

    老仆推着轮椅来到医馆前,年轻的大夫眼瞅着只剩下最后一人,干脆亲自帮忙将人推了进来。

    天色未暗,斜晖脉脉,医馆开间敞亮,入口处摆着一张柜台,柜台后整整一面墙布着密密麻麻的药柜,斜阳透过三面大窗射进来,屋内明亮而阔气,徐云栖便坐在东墙下一张长案,面前正有一老妪看病,眼看方子已开好,小唐领着老妪去抓药,徐云栖净了净手准备喝茶,一抬眼就看到了轮椅上的裴循。

    云栖已不记得多少年没见过裴循,似乎自从宫变那晚就再也没碰过面。

    裴循模样自然是大变,没有中宫嫡子的尊贵镀身,备受病痛折磨的他形容与任何一位平民百姓没有太多区别,唯一不同的大约是嵌在眸眼深处的那抹清越。

    他笑起来,依然有一份清朗之气。

    “云栖,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

    裴循一如既往笑容温和,只是眉梢间残存一些苦涩,这抹苦涩当然与情爱无关,是这一生跌宕起伏的际遇刻在骨子里的悲伧。

    比起他,云栖几乎没怎么变。

    模样还是那么温软漂亮,眼神含着经风

    吹雨淋始终不褪的坚韧宁和。

    内心到底有多强大,方能让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的女子,始终如一。

    徐云栖愣了一会儿,颔首示意,随后将目光落在他双腿,“您是看病吗?”

    老仆自然认出徐云栖,愕然了好一阵,心想那徐云栖有神医之名,当年十二王腿疾便是她治好的,今日碰巧在这里遇见她,算是缘分,赶忙往前施礼,将裴循的症状事无巨细禀明。

    徐云栖认真听了,唤来小唐将裴循推去内室。

    小唐和老仆合力将裴循抬至长塌上,徐云栖一面给裴循把脉,一面吩咐小唐去查看裴循的伤腿,两刻钟后徐云栖开好方子,嘱咐老仆,

    “拿这个方子去取药,每三日熬药浸浴,至微微出汗打止,三月后若有好转,次数给减至七日一次,半年后来医馆复诊。”

    “此外,我这里有一药酒,你拿回去,时不时给他喝上一盅,能驱寒活血。”

    老仆感激涕零接下了。

    随后老仆去外头购药,徐云栖指导小唐给裴循施针。

    半个时辰后收针。

    徐云栖瞧了一眼黝黑的天色,问裴循道,“您今晚要不要歇在医馆?”

    裴循拭了拭额尖细汗摇头客气道,“不必了。”

    徐云栖也没有挽留,裴循看来是不打算见裴沐珩,而裴沐珩若是想见他,自然有法子,徐云栖从不随意插手旁人的事。

    少顷,小唐重新将裴循扶回轮椅,二人目送裴循远去。

    余光那一抹清绝的身影慢慢消融在灯火里,裴循闭了闭眼,始终没有回头。

    走了很远,老仆见他一言未发,含着泪问,“您心里还想着她吗?”

    裴循茫然望着前方,远处渔火闪烁,暗山伏卧,层层叠叠的星辰铺在浩瀚的苍穹,人在这一片星空下,显得无比渺小。

    裴循心里空茫茫的一片。

    遇见她,喜欢过她,是寂寥人生里唯一的一丝慰藉。

    半年后,裴循疼痛果然减轻,平安渡过凛冽寒冬,一日春暖花开,裴循在金陵郊外一处鱼塘垂钓,偶然遇见一人。

    那人身长八尺,姿容伟仪,举止投足很有大将之风。

    “兄弟,你也垂钓呀,兄弟你眼光很毒辣,晓得这鱼塘里喂了一池好鱼不是?”

    那人穿着一件不起眼的布衫,从容拎着一只小篓子,来到他身旁坐下。

    而裴循听到这道嗓音,狠狠愣了下。

    “怎么不说话?”

    那人转过眸来,浓眉大眼,轮廓深邃,年龄在五十岁出头,颇有渊渟大气之相。

    裴循定定看着他,心情复杂回道,“曲都督,别来无恙。”

    曲维真愣是惊了好半晌,才认出坐在轮椅之人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十二王裴循。

    “您怎么在这?”

    曲维真早闻裴循已身陨,绝没料到在这荒山野岭的鱼塘撞上他。

    裴循也不隐瞒,将当年之事一五一十告

    诉他。

    曲维真是极为大度之人,丝毫没介意当初裴循算计过他,反而是一脸遇见故交的兴奋,

    “好啊好啊,您既然到了我的地盘,我少不得要做一回东道主,带您见识见识江南风光。”

    曲维真拂开老仆,亲自推着裴循沿着山堤往前方山坡走。

    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二人来到一处不高不矮的山坡,脚下连田阡陌,稻苗菜花一望无际。

    这些年大晋国威远拨,不少西洋人来中原做生意,其中最受青睐的便是丝绸,为了致富江南,充盈国库,裴沐珩给曲维真下了一道指令,让他在不减少粮产的前提下,广植桑树,增加生丝产量,为此曲维真招来不少老民农匠,夙兴夜寐,筹谋此事。

    生丝价高,不少农户愿意改稻为桑,主动去县衙申请种丝,那么麻烦又来了,江南是鱼米之乡,承担着大晋军粮与京城官粮的重任,如何最大程度保证农产。

    曲维真一面告诉裴循,如今江南百姓跃跃欲试,一心致富全力制丝,场面热火朝天,一面又为粮食一事犯愁。

    裴循听入了神,他饱读诗书,也研习过不少农书及货殖列传,顿生兴趣,

    “我来帮帮你。”

    从来锦衣玉食的贵公子,一头扎入田间,穿着粗衣布衫,与深山老农探讨稻苗生长,除虫施药之类,通过不同田亩的试验,以期寻到最合理的种植密度,除此之外,又尝试轮植间植,提高桑丝产量。

    起先只是想还曲维真一个人情,渐渐的,他常日与那些稻农混迹一处,睡着人家数楹茅舍,吃着亲手种植的果蔬,觉出几分世外田园的乐趣来,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这里深切感受到朝廷一道不起眼的律令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某一个午后,刚下了一场大雨,裴循在农田劳作半日,正在屋檐下歇晌,刚眯了一会儿,门拴忽然被人拍开,跨进来一道颤颤巍巍的身影。

    “十二爷,您快去劝劝,六婶子她老人家要投井!”

    裴循脸色一变,连忙从躺椅上坐起,“出什么事了?”

    老仆与他收留的一名唤绛儿的孤儿,赶忙搀着他坐上轮椅,将他往外推。

    那妇人一面跟从一面拂泪道,

    “半个时辰前,朝廷发布了征兵文书,说那鞑靼子要南下了,每家每户要出壮丁,五个儿子出两人,三个出一人出半口粮,两个儿子出一人.....可怜六婶子膝下三个儿子,老大腿不好不能出征,老二刚娶媳妇,是家里顶梁柱,老三年纪方才十六,还是个半大小子,让谁去六婶心里都是剜肉般疼,这不,老人家受不住,扬言要投井一死百了。”

    裴循闻言面色铁青,那六婶是村里有名的寡妇,人很和善,也很能干,他初来乍到,穿得便是六婶做的衣裳,眼下又如何忍心看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