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

20、0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20、020(第2/3页)

发辫金饰上还沾着一层水雾。

    但这丝毫也不影响她眸光明亮,在眼见媚娘到此后,她开口便道:“幸不辱命,将人带来了。”

    武清月歪着脑袋往外探了探,这才瞧见,呀,这边上还有个人呢。

    就是这位……好像有点累惨了。

    连日策马疾行,对于弘化这位生活在吐谷浑多年的,还有薛仁贵这位武将,都算不得麻烦。

    对于李淳风这个今年已有五十多岁,平日里还不出太史局的人来说,简直像是个噩梦。

    大唐文人也有的武德充沛,可不是体现在这里的。

    但武清月眼见这一幕,没生出什么负罪感。

    她能抢在洪灾到来前说出那几个字,已经是极不容易的事情了,额外的事情就算她想要尝试着包办也做不到。

    何况,就算她不将委任太史令来调查此事作为对母亲的提醒,以母亲的睿智,应当也能想到这一茬的。

    所以李淳风他是想不来到此地也不行啊。

    而且他也没有真到那般虚弱的地步。

    见到促成他前来此地的武昭仪已至,他还是先撑起了精神挺直了腰杆,状似无意地抹了把面上的水珠,保全了自己这“仙风道骨”的颜面,这才回道:“昭仪有令,不敢怠慢,以下官所见——”

    “且慢!”李淳风刚刚开口,便被武媚娘给打断了声音。

    弘化能将他带到此地,已足够说明些问题了,那么……

    “既是要紧之事,我即刻令人去将陛下请到此地,等陛下到了,你一并说来。”

    她瞧了一眼地上的包袱,伸手一指,“在陛下来前,将你用于陈述之物尽数筹备妥当。”

    直接跟陛下说?

    李淳风一愣。

    这位武昭仪对他倒是很有信心啊……

    当李治抵达此地的时候,就见仙居殿内本是用来用膳的长桌之上,已堆满了图纸与书籍。

    虽然意外于李淳风会出现在此地,但既媚娘已说他有要事启奏,他也暂时懒得管那么多礼数规则。只抬了抬手,“你说吧。”

    “臣将史书中有记载的关中水患尽数罗列其中,发觉了些问题。”

    李淳风当年得到李世民的委任,负责撰写《晋书》,对历史资料的收集,远比任何人都要多。

    李治打眼看去,都觉得有些眼晕,下意识地揉了揉眉心。

    应当不是他近来风疾复发的缘故。

    好在李淳风此人虽有些学究做派,在将问题阐释明白这件事上,却还是口齿伶俐的。

    他伸手指向了居中的画卷:“倘先忽略掉气候不顾,只先看关中是否为都城之地——”

    “秦孝公十二年,以咸阳为都城,大筑城郭冀阙,人口日增,灾害愈频。好在彼时诸国林立,关中人口比之天下之众还在少数,所以咸阳为秦都一百四十四年间,共有六次洪涝灾害。”

    “但前汉定都长安以来,天下归一,关中兴盛二百年,洪涝共计三十三次。”

    武清月在旁目光一亮。

    在提议找李淳风之前,她原本以为对方会用上什么神棍卜卦的办法,没想到这位上来汇报,竟然是统计学的范畴。

    但仔细想来,李淳风会以这等方式向李治进言,又不奇怪。

    他毕竟是参与编纂史书之人啊……

    李淳风不知让他被拽来万年宫的始作俑者心中种种腹诽,已接着说了下去:

    “后汉国都不在长安,而在洛阳,长安因兵祸,百姓流离逃难,水患之灾几近于无,百年之间不过两次而已。”

    “可到南北朝之时,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曾以长安为国都,在此期间,四十年有水患十二次。”

    “隋唐重定天下,以关中为立足之地,此地重归繁盛,水患再度增多。武德元年、武德六年、贞观三年,均有大雨连绵,继生水患。”

    “以臣愚见,渭水之河只怕承载力有限,沟渠营建不足,因此——关中越是人口昌盛、民生繁茂,便越是有滋生水患之可能!”

    李治听到这里,脸色已有几分不好看。

    按照方今的习惯,如有大旱或是水灾,往往不是帝王问责己身,便是由朝中要员担责。

    就像去年的关中大旱,长孙无忌就一度请辞,这是一个道理。

    然而今日,李淳风却说,是关中越兴盛,渭水就越泛滥?

    这道理听起来并不难理解,可对于习惯性将其联想到天威之上的人来说,这规律总结得着实惊人!

    但即便如此,他也总不能因这样的几句话,就做出什么疏散关中人口的决策。

    这是李唐的都城所在之地,若真忽然有此举动,无异于是将脸丢到了外人的面前。

    更何况,此时还正是他要将权力自长孙无忌手中收回的时候,任何一点决策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他面颊紧绷了一瞬,这才开口问道:“刚才李卿说,忽略掉气候不顾,若是……将其考虑上又如何?”

    李淳风苦笑,“陛下,算上可就更麻烦了。东汉末年至于魏晋的数百年间,史书之上动辄出现冬日大寒、井生坚冰的记录,但您觉得今时如何?”

    李治回想了一番,答道,“关中能见梅花。”

    虽然还是冷,但和百年前有记载的冷,好像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的。

    李淳风道:“不错,就是如此。就算不是研究天文气象的人也应当知道,气候温暖的年头最容易出旱灾与连续的暴雨,大雨还往往接在大旱之后。陛下,您觉得今年如何呢?”

    李治默然。

    去年才有旱灾,而今年,天气转暖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要快很多,还丝毫不缺雨水。

    倘若雨势转大……

    李治的眉头已拧在了一处,“你是说,关中恐有水患?”

    “不只是寻常水患,”李淳风答道,“陛下可还记得永徽元年?当时渭南大雨,甚至引发了零口山洪爆发,冲毁屋舍不知凡几。您又怎知,不会再有山洪呢?”

    李治悚然一惊,甚至险些离席而起。

    山洪?

    比起渭河涨水,山洪对于李治的影响无疑更大。

    谁让他自己现在便在山中。

    没人会希望这样的灾劫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更别说他还是天子!

    李治的目光下意识地便在在场诸人的脸上扫过。

    李淳风目含殷切,结合他此前提出的种种有理有据推论,让人不难看出他的诉求。

    就算不能将关中地界上的一座座山都给搜索过去,起码也要对万年宫周遭群山的山脉流水走向做一番探测。更进一步的话,便该对渭水各段逐一盘查。

    此刻还只是微雨落下,尤有挽回的余地。

    媚娘的脸上有几分焦虑的忧色。

    他被找来,是因媚娘让人告知于他,说她忽而梦见山洪爆发,心中焦躁。

    想到陛下才在此地举办了籍田礼,招待了诸国来使,关中各地的百姓也都已陆续完成恳田播种,若是真有这等噩梦一般的灾难,对李治的声望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她才紧急借着弘化之手联系了李淳风。

    而在弘化的脸上,虽然看不出明显的迫切感,但当她做出了决断往长安走这一趟的时候,便担负上了这一层责任。

    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