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

30-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30-40(第2/14页)

了竹香一个人。

    她喜欢竹香的沉默,也喜欢竹香的贴心。

    “竹香,你看我现在笑的,好看吗?”沈玉耀突然侧过头问竹香。

    竹香抬头,入眼便是那灿烂如同暖阳般的笑容,叫人看了,不自觉也跟着勾起嘴角,心情舒畅。

    “回公主,公主不管笑还是不笑,都好看。”

    “哈哈哈,你这回答可真是滑头。不过我知道,大家都喜欢看我笑,我也喜欢,因为笑,说明我过的高兴。”

    沈玉耀在清晨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是笑着时,一天心情都愉快。

    人心诡谲难测,明明都身处黑暗,却矛盾的,各自向往光明。

    后院门口,兰香在那里侯着,她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换成了太后身边伺候的宫人长穿的样式。

    以后兰香就是太后身边伺候的人了。

    “见过公主,公主,兰香日后,便要改名为青兰了。”青兰的名字,是太后亲赐。

    与青珍有一字相同,乃是一种恩典,说明她得到了青珍和太后的认可。

    竹香闻言,抬眸看了眼青兰,眼底是难掩的羡慕。

    对于她们这些没有什么亲人,日后不一定会出宫嫁人的宫女来说,在太后身边伺候是最好的,太后为人和善,不会像其他主子似的动辄打骂下人。

    同时在太后身边伺候,出去任何人都要高看一眼。

    又有闲又有钱还有地位,哪个宫女不羡慕。

    但是竹香很明白,兰香能有今日,全是公主一番好心,所以只要跟在公主身边认真效劳,日后肯定好处少不了。

    竹香打定主意要好好做事,沈玉耀则满意的点点头,“你能叫皇祖母看重,是你的福气。待重阳节过,你回宫去,一定要到内务太监那边改名,重新造册。等你新的名册下来,我再选个宫人,替你原本的职。”

    青兰闻言大喜,立马跪下给沈玉耀行大礼,“奴拜谢公主大恩。”

    她原本是沈玉耀身边的宫人,如果沈玉耀不开口放人,太后是不可能为她操心造册的事的,而她日后即便跟在太后身边,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沈玉耀这一开口,就等于放手,让青兰去过她想过的新日子了。

    “起来吧,别忘了之前你答应我的事就行。”

    第 32 章

    “奴婢必不会忘,今生奴婢谨记公主大恩。”

    青兰打出生,过的就是苦日子。

    后来入了宫,为了能争一个好日子,她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成了一个合格的宫人。

    但青兰从来没喊过一声苦,因为所有宫人都是这样的苦日子,这天下比她苦的人更多,有多少人被活活饿死冻死,她能活下来,还能跟在公主身边,已经够好了。

    青兰没想到她还能有一个母亲,她还能过的更舒服一些。

    青兰一想到以后的好日子,浑身都轻快了,她起身后,又控制不住感激的向沈玉耀行了一礼,随后态度恭敬的为沈玉耀引路。

    ——————

    接下来几天,沈玉耀过的无所事事。

    千音观是修行场地,坤道们每日做早课,念道经念得人昏昏欲睡,但如果早上不来,那就只能躺床上睡懒觉。

    若是古代有手机,赖床也挺快乐,可没有手机,在床上就只能躺着,偏偏沈玉耀身体才十四,精力旺盛的不得了,根本睡不着。

    与其在床上睁着眼睛呆着,还不如起来到处逛逛呢。

    秦淑君倒是过的挺快乐,她沉迷玩沙盘游戏,拉着身边的宫人一起玩,沈玉耀参加过几次,随后就不玩了。

    虐菜次数太多,感觉自己的水平都退步了,还是别折腾为好。

    太后没有提前见沈清瑾的意思,让沈清瑾先回皇城去,等重阳节到了,再与其他人一起来,沈清瑾吃了个闭门羹,又不敢跟皇太后发脾气,最后臭着脸离开。

    这是沈玉耀最近几天觉得最有趣的事,看到了不可一世的三皇子的臭脸。

    转眼九月一,重阳将至,沈玉耀特意起了个大早去山上为太后摘了两朵菊花来,插到瓶子里摆着。

    然后她就心情舒畅的回自己的房间,迫不及待的叫来了于三。

    “最近京城是不是热闹起来了?”

    沈玉耀掐指一算,距离沈清瑾离开已经有七八天了,以沈清瑾的行动速度,京城不得炸开锅啊。

    之前于三截过沈清瑾放飞的鸽子,鸽子上就一首打油诗,足以引起朝野内外的震动。

    “左州钱粮入鼠口,百姓只得食石粥,小贪贪个无尸首,大贪贪个忠武侯。”

    沈玉耀又念了一遍这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尤其是最后一段,简直指向性不要太明显。

    无尸首的人自然是伏法后让天下人拍手叫好的杜高俊,而那大贪,用忠武侯三个字来称呼,可见是身居高位。

    大庄没有忠武侯,但是前朝有,前朝的忠武侯位高权重,欺男霸女不说,还觊觎皇位,若没有那个忠武侯上蹿下跳的折腾,前朝还没那么快土崩瓦解,给大庄先皇篡位的机会。

    “回公主,东西市已经有民谣流传,左州来的百姓已经开始议论,左州大水时,朝廷下拨的赈灾款去了哪儿。”

    于三老实的给沈玉耀说了一下京城的情况。

    “就这?没别的了吗?”沈玉耀以为京城会有哗变,结果听于三的意思,京城现在竟然还算得上是风平浪静。

    只有百姓,而且还是左州来的百姓在议论。

    民间的声势若不够大,那些坐在皇城中的官老爷们,可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

    “回公主,近来京城的百姓都在议论另一件事。”

    于三表示,不是这事儿不够重要,是有别的事情,热度压过了这件事。

    沈玉耀默默坐直,看来和沈清瑾斗法的人,手段很高啊,在古代就已经明白怎么压热度,调转群众注意力了。

    这舆论战打的是不是太高端了点。

    “细细说来。”

    于是于三跟沈玉耀表情严肃的,报告了一则八卦。

    八卦主角是一个名为杨栋的学子,他今年十八,已经过了童试,打算明年下场考乡试,只要过了乡试,后年就可以考会试了。

    大庄状元三年出一个,是从状元这一年算起的。

    而学子要下场前,都会到处参加诗会,与其他学子探讨学问,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在万里路不能走,还是应该多多集思广益的。

    其实这个过程,主要目的是扬名,有名望的学子和没有名望的学子参加科举,效果不同,有些考官就喜欢锦上添花。

    况且皇帝本人也喜欢青年才俊。

    杨栋的操作和大多数学子一样,要说不一样的点,那就是他出身更高,他乃是户部尚书杨成业的独子,杨家正儿八经的公子出身。

    这个身份摆出来,哪怕他是个草包,都有人捧着他。

    杨栋本人不算草包,甚至看上去还挺聪明的,长得也不错,在京城贵女们眼中,这是个妥妥的高富帅,再加上他本人还没有娶妻生子,那真的是潜力股。

    所以杨栋很快就闯出了点儿名头,事情发展到这儿,可以说是一直顺着杨家的意。

    但就在前两日,突然有人爆出来一个大瓜。

    那就是杨栋与人无媒苟合,不仅如此,暗结珠胎者乃是京城名妓何香枝!

    “这不算什么大事吧,那些个读书人,哪个不喜欢去青楼楚馆喝酒吟诗?”

    甚至文人还以自己的诗句词篇被传唱为傲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