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山川月

10、反骨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山川月》10、反骨(第1/2页)

    温明裳从昭禄阁出来的时候,天边剩下最后一缕烧红的光亮,残阳恰好斜斜地透过院子里的草木落在她脚边。她抬头看了眼天色,心里估摸着柳家那一行人应当也已经到了府上。隔着老远能听见国子监散学的声音,沈知桐也没了人影,院子里空空荡荡的。

    日晷拉出长长的一条细线,她路过时看了眼,确定现在大致是刚过酉时三刻。

    这场对谈持续了得有一个多时辰。

    关于春闱,崔德良要交代的和她的疑问都不是在应试本身。柳卫在知道她要参加此次春闱之后难免阴阳怪气几句,说有个好先生自然不愁名次云云,可惜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先不说内阁独立于六部,插手春闱试题这可是有违律法的事情,舞弊者轻则终生不得入仕,重则自己掉脑袋不说,还要连坐亲族。

    崔德良是头脑发昏了才会跟自己交代试题。

    更何况温明裳根本不需要。

    他说的更多是关于这之后的弯弯绕绕。

    “先生让我去参加春闱,我想知道先生日后究竟要我站在何样的立场上?”这是温明裳聆听完他的教诲后问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她最想知道的事情。

    崔德良一边烹茶一边看她一阵,反问道:“你觉着呢?自打我让知桐给你捎信之后到如今,你又是怎么想的?”

    温明裳的目光落到了手边的那一局残棋上,这是她进来之前就摆在那的,她拈起一颗棋子,落到了棋盘上。

    崔德良的目光跟着她的动作,露出了一抹赞赏的神色。

    那颗棋子游离在了互相厮杀的黑白子之外,却又在无形中落到了最紧要的关窍上。看似无心纷争,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如她拒绝柳文昌的条件的时候说的那样,她是一座桥,一座架在世家和寒门争斗之间的桥梁。

    两边很大可能都不会接纳她,但她又不必真正择一而入。

    这在回来之前本只是她的一个猜测,但看崔德良的反应,她知道自己大概是猜对了。

    “大梁安稳太久了。”崔德良拈起一颗棋子,落到了厮杀的黑白子正中,他面上柔和的神色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沉凝,“安稳到太多的人都觉得,天下人仍可于风月中酣眠长醉。”

    “雁翎那场仗,到如今也不过四年呐。”他深吸了口气,目光落到了眼前的弟子神色,“孩子,你还记得我同你提过的,那场仗雁翎死了多少将士吗?”

    “……记得。”温明裳直直地对上阁老的目光,低声道,“将近一半的铁骑永远留在了北境。”

    “是啊……四年,太多人都忘了曾经群狼环伺的危局了。”崔德良道,“立场之争,揣测天心并不能叫虚假的繁华永续下去,如今长安的灯影楼台便如镜花水月。”

    “你问我,我想要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我想你……结束这些毫无意义的所谓党争!”

    温明裳下意识捏紧了手掌,她喉咙滚了滚,由心而生一种莫名的颤栗感——一种被彻底洞察的战栗感。她没有问为什么,但崔德良下一句话却把所有的一切明明白白地摊开在了眼前。

    “你可以做到,不是我要你做到,而是你自己。”棋盘被阁老苍老的手推到了眼前。

    有些人生来要站到那个位置,不仅因为他们可以,还因为一个词,那个词叫野心。但野心和善意有的时候可以不冲突。

    温明裳在长久的沉默后终于抬起头,她像是终于放松了紧绷的身体,撑着桌案慢慢站了起来。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1]。”斜阳落在她的侧脸上,年轻女子的眼眸漆黑。

    “谢先生教诲,弟子……先行告辞了。”

    温明裳走出国子监的时候想着,崔德良大概是对自己的回答满意的。

    暮色一点点压下来,她迈步出去的时候正好看见外头的纪宏正在把拉车的马往这边赶。

    她同人打了个招呼便上了马车,约莫是瞧见她面有倦意,纪宏也没同她多话。

    长安街道平整,马车自然足够稳。

    从国子监到柳府并不远,也就一刻钟的脚程。

    约莫是柳文昌吩咐过,管家在门口等着,见到送她回来的是羽林郎也只是不冷不热地问了个礼。

    果然是回了自家的地方,神气多了。温明裳应付完那所谓的族中老人等了她许久的说辞,跟在后头往祠堂走的时候这么想着。

    唯一出乎意料的是柳卫竟然也刚从祠堂出来。这位柳家小辈里嫡出的公子此时的脸色可不算太好,老远地见到她往这边过来,就跟见到什么脏东西似的硬生生拐了个弯,从另一侧的小花园走了。

    温明裳想了想,猜着说他恐怕又被老太爷骂了一通。

    谁叫他这个嫡子还比不过自己这个庶女呢?六年如一日般毫无长进,自然是要给教训的。

    这么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着,已经走到了祠堂门前。

    她瞥了眼自觉退到一边的管家,敛着眸子上前推开了门。

    上首的座位空着,估摸着老太爷应当先回去休息了。也是,想想也知道,她一个没名没分的庶女还不配让这位当朝大儒规训。

    “跪下!”说话的男子瞧着比柳文昌年长些,他居高临下地睨着温明裳,厉声道。

    柳家的嫡长子,柳文昌的亲兄长,柳文钊。

    温明裳垂着眼睛,缓缓屈膝行礼道:“见过……”

    可惜话还未说完,就听得柳文钊道:“不念宗亲,先见外人,你可还有点身为人子的自觉与礼数?!”

    这话便是故意找茬了,说到底那可是内阁阁老的面子,他柳文钊即便在场也是一样不敢拂了的,再加上还有个插了一脚的靖安世子。

    可惜关上了门,他该耍横还是一样耍横。

    温明裳头垂得更低,她抿了下唇,一边听着言之凿凿的训斥,一边在想回去之后还是得瞒着母亲才是。

    也没什么法子,受着吧。

    出去的时候温明裳还是没忍住不动声色地揉了揉腿,她原以为要跪到结束的,谁料想柳文昌中途竟然插了句还是让裳儿起来吧,倒是有些让她受宠若惊。

    “记住你骨子里流着柳氏的血。”这是柳文钊最后的警告。

    祠堂的人散去后,柳文昌去了趟书房。

    他没喊人传饭食,只是坐在坐榻上良久不语。

    直到管事的敲开了门,同他讲:“三爷,这是大爷让送来的。”

    端着的是个锦绣小匣。

    柳文昌被这声唤回了神,他望向那个小匣子的眸色复杂,但有人看着,这抹复杂并未在他脸上停留太久。他转过头,像是眼不见心不烦一般匆匆摆了摆手,沉声道。

    “让小厨房把汤食做好送过去吧。”

    “是。”管事的这才低头应声收好了匣子,他往后退了两步,却又折返回来确认道,“三爷,要不要看着……”

    “不必。”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诗尔会让她喝的。”

    窗子没关,夜里的风卷过火烛,阴影投在人脸上,明明灭灭的。他很少直接提温诗尔的名字,这话叫管事的听得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应声,大概是看着他心情不佳,退出去的时候管事顺手把门带上了。

    书房里寂静无声,许久过后才听得一声沉沉的叹息。

    温明裳自然不会知道这些,但小厨房把那一盅汤送过来的时候她还是免不了眼神微变。她看着温诗尔接过汤盅跟下人道谢,垂眸时没漏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