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被皇帝前夫挖坟后

7、第 7 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被皇帝前夫挖坟后》7、第 7 章(第1/2页)

    诏王髭须乱颤,一股闷气堵在胸口,手上抄起茶盏。

    妙音脸上没有一丝惧意,杏眸纯澈,迎向怒火喷薄的南诏之主。

    诏后慌忙扑上去扯住诏王手臂:“陛下!大公主是先王后血脉,玉做的人儿,可打不得!”

    云姝在诏后眼神暗示下,也忙跪下求情。

    诏王怒气难消,将茶盏掼碎在脚边:“仗着她生母早逝,越发无法无天,寡人再不能惯着她!”

    诏后一遍遍给诏王胸口顺气,柔声安抚:“陛下好生教导就是,何必动怒。”

    看着他们一家子闹哄哄,妙音眼里一分分冷下来。

    艰难压下怒火,诏王斥道:“今日是你先母忌日,还不安分待着,偏要四处惹是生非!清平官家的公子,是你想打便打的?寡人命你立即去给清平官赔不是,不得再与宗郎为难!”

    妙音默然听着,竟然并不觉意外。

    前世与宗柏闹出那场血光纠纷,被父王不分青红皂白叱骂一顿,这一世,宗柏阴谋败露,父王还是认为她在惹是生非。

    无论怎么做,在父王眼里,都是她的错。

    实在有些累了,妙音站起身,低头理了理裙带,收起所有情绪,转身往外走。

    诏后不放心似的,亲自送出妙音,顺道说着安慰的话,一派慈母风范。

    “大公主也别觉得委屈,清平官毕竟是咱们南诏的股肱之臣,你父王看重他,不能叫他宝贝似的儿子当众受屈。公主已经惩治了宗郎,清平官也打骂了他,他吃了教训,以后不敢再乱来。这场误会,就让它过去吧。”

    “误会?”妙音在连廊上止了步子,裙幅擦着阑干荡了开去,她侧转身,朝着诏后,睫羽浓密,眼波凝深。

    这一瞬,诏后恍如重回当年,面对白鸢质询时心间蔓生的惴栗。

    妙音俯近她耳畔:“我庵舍里燃了一味香,王后问问阿姝妹妹是否知晓。”

    诏后面色凝住,忽觉手心一沉,是妙音将一个香囊塞了过来。

    意识到里面正是装的那种异香,诏后如同接了烫手山芋,想扔,又想将其销毁,心念数转,醒悟过来,遂手指一握,攥了香囊入袖:“大公主想要什么?”

    “我阿嬢的病一直不见好转,待王后回宫,想必阿嬢就会好了。”

    语毕,妙音沿着连廊款款走了。

    诏后望着她的背影,背后已浮起一层细汗。

    原来,妙音不揭露异香的事,是拿来当筹码,同堂堂王后做交易。

    大公主终究与她母亲不同,白鸢不会与人妥协。

    因而天不假年。

    ·

    妙音自然没去给清平官赔不是,想必清平官暂时也不想见到她。

    林中精舍,跋摩望着壁间一张挂像,感喟道:“弹指十六年。”

    “那长胡子真是天竺来的神僧?”妙音瞅着挂像上的大胡子梵僧,发出质询。

    “什么长胡子短胡子,那是先师,赐你迦陵频伽铃的大宗师!”跋摩回身盘膝坐下。

    妙音抚了抚胸前挂着的金铃,据说,她出生后体弱多病,王宫医士说她活不过三岁。

    恰逢从天竺国云游而来的神僧,在南诏弘法,那神僧见了襁褓里的公主,送了她一枚雕刻迦陵频伽的金铃,称有妙音鸟护持,铃不离身,可保平安。

    母亲遂为她取名妙音。

    戴上金铃后,她果然逐渐康健,活过了三岁,顺遂成长到如今。

    而前世,她丢了金铃,后来抑郁而终。

    妙音觉着,兴许是巧合。

    “公主要解什么经文?”跋摩捻着佛珠,正色询问。

    他可没忘几个时辰前,正忙得分身乏术时,知事僧慌慌张张找过来,说大公主要他立即过去解经。

    大公主几时读过经,这个当口哪有余暇给她解经?

    明知是借口,他又不能不去,安顿好诏王,交代了几名弟子后,匆匆赶至庵庐,便遇见一场王族与勋贵的官司。

    大抵知晓了公主的算计,将他也算在了一环。

    自然是没好气的。可顾念先王后浴血杀敌,护卫太和城的事迹,以及同王寺的渊源,便不能无视大公主的要求。

    “《维摩诘所说经》。”妙音老老实实盘膝坐下,眼眸湛亮,神色恭敬,仿佛要为自己算计王寺与住持一事赎罪。

    “解一部分,还是全卷?”跋摩耐心询问,作为住持,不能拒绝任何一位善信。

    “随意,都可。”

    “……”

    妙音清晰瞧见跋摩额角鼓起了两道青筋。

    “那便解‘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吧。”妙音笑着,随口道。

    跋摩不由诧异,能随口道出哪一品,可见大公主对经文并非一窍不通,这才稍感满意,逐句讲了起来。

    妙音耐心听着,跋摩确是高僧,对经文熟稔且见解通透。

    跋摩讲经讲得入迷,却忽然顿住,不知想到什么。

    “师父怎不讲了?”

    “老衲年事已高,于修行一道也就止步于此,再难有寸进。”跋摩叹道。

    “您已是我南诏高僧,还有谁比师父修行更精深?”

    “天地浩渺,南诏不过是弹丸小国,大公主可知北境有大雍帝国,疆域辽阔,佛法大兴,尤以神都为最。”

    妙音心中微沉,眸色晦暗,嘴上敷衍道:“我听父王提过大雍国,略知一二。”

    “坐镇神都,遥控西京,号称明王的那位佛主,才是今世佛法最为精微之人!”

    妙音当然知道那个人。

    两京法主,三帝国师。

    虽是佛门领袖,却掌精兵百万,名副其实的神都之主。

    令大雍皇帝既依仗又忌惮的存在。

    妙音还是太子妃时,便听过明王的诸多传说。后来做了皇后,想见一见传闻中的明王,李璟传诏神都,谁知三个月后,神都送来一道明王口谕,请帝后往神都受封。

    虽说大雍帝后确有朝觐神都受封的先例,但这道口谕来的时机未免过于凑巧。

    李璟怒极,也只能忍了,还安慰皇后,明王大概有一百多岁了,实在没什么好看的。

    南诏被西蕃叛王苏毗王攻陷后,李璟派兵讨伐,连连惨败。

    后来明王亲率三十万神都军南征,光复南诏,苏毗王战败西逃。战局自此逆转,明王乘胜攻入西蕃,扶立西蕃新王,终结三国战事,却于班师前夕病逝雪域。

    这些都是妙音死后的事了。

    她的芳魂盘踞永安宫,从内监的奏报得知。

    跋摩毕生心愿,便是能入神都,朝觐明王,求悟大道。只可惜两国纷争不断,商路不通,佛法难传。

    妙音听他絮叨个没完,有些昏昏欲睡。

    跋摩摇头,跟公主谈论佛法就是个错误,起身翻出一匣经卷,捧到妙音跟前。

    “《维摩诘所说经》译本无数,这部是明王所译,言辞精微,见解独到,公主若有兴趣,可带回去翻阅。”

    妙音打起精神,接过经匣。其实在永安宫抄经时,她参照的经本,都是明王所译。

    一手妙笔译经,一手执刃染血,那位明王确是个传奇。

    ·

    两日后,诏后带了随行医士,前往鹿鸣苑,探望白夫人。

    医士请完脉,深觉白夫人病得蹊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