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15、第 15 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15、第 15 章(第1/2页)

    【不过输归输,吕后会输说到底还是因为手里没人可用。

    当时汉朝选拔人才的制度就是一个人有名声了被征召为官,一个就是各家学派出头了举荐自己家人。

    在这种情况下,入朝为官的要么相互熟悉,要么就是师徒或受恩于人,总之团团抱紧,在这种情况下吕雉要怎么才敢用他们。

    而其余刘邦留下来的大臣,他们或许才华横溢,或许忠心耿耿,但他们忠的是大汉而不是吕雉,他们的才华可以是为了大汉和自己的利益挥洒,但绝不会为吕雉挥洒。

    是以这些人,吕雉也并不能绝对信任。

    那么谁可以信任呢,在古时候家族观念至上的理念中,没人用就用自家人,自己人是绝不会背叛自己的,因为一个家族的利益总是紧紧相连。

    吕雉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她给自己家人大肆封官,让他们手掌大权,将吕家捆成了自己的利益共同体。

    吕雉的做法很成功,她将吕家“完全”变成了自己人,但美中不足的一点是不是谁都有大汉双壁的能力,有些外戚就算给他们力量,他们也只会把自己输的一塌糊涂。

    没有能力德不配位,只能靠着吕雉的扶持,占据朝中重要又有油水的官位的吕家人让别的人无法出头,这无疑触碰了其他包括诸王、想要向上爬的大臣和忠于刘邦的臣子们的利益。

    天下熙熙攘攘往来不过为利而已,在吕家一人吃肉,其余人喝汤的情况下,会引起众怒也是必然的事情,是以吕雉一倒台,吕家就树倒猢狲散尽数泯灭。

    所以人才的选拔真的很重要,想要不被打到只扶持一家是绝对不行的,只有让利益分散,让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得不依附于帝王,才能更好的趋势这些臣下。

    不过人才的选拔,在汉初确实是一件难做的事情。

    汉初民生凋零,会读书习字的除了各家学派,也只有王孙贵胄,是以想要找到同吕雉同目标的几乎不可能。

    而且人才的选拔制度汉初也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连举孝廉这个选拔制度,那都是在汉武帝时期才彻底建立起来。

    那么举孝廉改变了汉初人才选拔的窘境,让人才变得更丰富化了吗?可以使用的人变多了吗?

    答曰:有又没有

    有在可以任用的人才确实变多。

    无在这些人才的出身几乎还是没变,要么出身儒家学派,要么出身王孙贵胄。

    为什么会这样。

    本质上来说是因为知识的不流通,阶级的固化,相当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当时西汉还没有纸知识全被抓在拥有学识的学派贵族中。

    他们不愿意让知识流出,竹简也不像纸一样轻便能大批量制作,所以知识一直被牢牢抓在门阀贵族手中,那么当然无论什么制度都选不出不是学派贵族出生的人才。

    往浅显了说,汉代举孝廉这个制度顾名思义:选举孝顺父母,清廉勤政颇有贤名之人。

    这是由在汉武帝元光年间以察举制演变而来的,最开始只是察举制中科考的不是那么重要的一科,后来随着汉越来越以孝治国,这门课程逐渐被重视起来。

    被重视起来以后,举孝廉和察举制就成为了人们步入官场的正途,再至东汉和帝永元之际,以人口为标准……且被举荐的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和名声远扬的贤人。

    那么重点来了,名声并不是平白无故就会出现的,一个人如果只是平常的做事,不到处去说就不会有名声,多数的百姓一辈子就在和黄土打交道,他们并没有那个智慧去传扬自己的名声。

    就算传扬了,被知道了,二十万人才举荐一个,凭什么会轮到普通的平头百姓,再在假如一点,就算那么巧被选中了。

    那么这个百姓在面对察举考察的时候,他能写出什么,两笔一撇,他可以写出个孝字吗?

    或许在行动中可以,但在察举的过程中则未必,所以最终这些“百姓”只能去做一些小小的官差。

    而这传扬下来的知识,这文字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流向大众流向百姓的,只能长长久久的在名门望族中流传。

    就算真的有些许人学得学识,打算为官廉政效忠陛下,那也掀不起大风浪,因为他们终究只是一滴水,掉入茫茫的大海中除了被裹挟像前,别无他法。

    也正是因为知识在当时是如此的可贵,愿意将知识分享给大众,教化世人的孔子被称为圣人。

    可惜被孔子开创流传下来的儒学,在后世却越来越扭曲,只要是个有点学问的人,他们就不去做自己的学问,只是一味拿着孔夫子的学说,去歪曲、去篡改用以打压和自己不一样的声音。

    美曰其名:圣人言

    真真是好一个圣人言啊,言到最后,带来的好处他们全吃了,只白白留下一片污名和背离初心的学说给圣人。

    ……

    知识的固化,为官之人一直为官,官官相护树枝交叉,形成遮天蔽日的大树,最后到了东汉末年,寒门在也无法出贵子,世家掌握了所以资源,王朝衰败,自此拉开了一场旷世之战。

    这一战为后世留下了一本经久不衰,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直让后人大饱眼福,直呼过瘾被其中的英雄豪杰逐鹿天下迷得不要不要的《三国演义》。

    同时留下了一个汉末到唐初位置一直屹立不倒的金句。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

    天幕这次所说的信息量太大,末央宫内一时寂静无人言语,群臣已经跪伏在地板上。

    只剩下刘彻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他的手篡紧听着天幕最后一个朝字落下……忍不住冷笑出声:“好——好一个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刘彻的心情简直像在做过山车一样,最开始天幕即使在这么夸吕雉,刘彻心情是相对平静的这是作为赢家的大度。

    等讲到汉末年和汉后的朝代,刘彻的心情是复杂的有对后世子孙的恨铁不成钢,和王朝衰败的不甘心。

    在讲到选拔制度不够合理的时候,刘彻是赞同的,他怎么会不知道察举和举孝廉的弊端,但正如天幕所言,读书人少选来选去都是这些人,举孝廉已经是一个增多人才,冲散朝中势力,集权的好手段了。

    可最后听到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刘彻的内心就是愤怒了,汉初到唐初,这不是说那些世家活的比大汉还长,占据了大部分资源,隐藏在这背后的不就是说他们已经可以摆弄天子了,这怎么能让刘彻不愤怒。

    但最让刘彻愤怒的是,即使他知道了这一切,他却没办法改变这件事,只能继续用着举孝廉,等百年归尘后看着大汉接着走向末路。

    这一刻刘彻的心情微妙的和吕雉共情了,这天幕后日的神仙,道出此事究竟是为了什么,只为了让他刘彻知道汉朝必亡于所谓的世家,又只能敢看着吗?

    刘彻的愤怒让和他带在一起的朝臣非常害怕,陛下喜欢武,殿内常放有宝剑。

    此刻刘彻的手已经握在剑上了,大家对老刘家的脾气有着充分认可,先皇是个能拿棋盘砸死吴王太子的猛人,难保陛下不会气上头了,砍两个大臣泄愤啊!

    伏跪着的大臣挤眉弄眼,想着赶紧推一个人去给陛下灭火。

    “东方太夫靠你了,用你幽默灵巧的语言宽慰陛下,救大家一命!”

    东方朔收到大家都视线,都想苦笑了,咋的好事不想他,坏事他来上,陛下那么生气,他现在上去不是找死吗?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