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穿成庶女的庶子

8、第八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穿成庶女的庶子》8、第八章(第1/1页)

    粥棚安排在郊外,米粮都是现成的,备好柴火跟大锅就行。

    宋朗月从前没见过大锅烧饭,好奇的左瞧右看,这么大的锅,做出来的饭够多少人吃啊!

    “我也不知道,不如朗月就在旁边数一数?”宋朗月挽起袖子,一边搅和粥一边笑着说。

    石头在灶下烧火,笑着道:“我看这个样式,至少也够三四十人吃吧?”

    “那我就猜四十吧,看谁的准。”宋朗旭小心抹了一把汗。搅粥还真是个力气活,勺子一定要搅到底,不然会糊锅,那就成浪费粮食了,所以没一会儿他就热出汗了。

    赵管家想要过来帮手,被他拦住,“我亲自来,这才算是诚心诚意。”既然说好祈福,总不能全让仆人做吧?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宋朗月听了,非要挣扎着下地,她也要干活!宋朗旭只好说:“那这样,等起锅的时候,你来加野菜吧。”

    野菜粥再撒点淡盐,味道再好不过。

    又煮了一刻钟,米粒开了花,变成浓稠的米粥,宋朗旭开始给排队的人舀粥,他也不吝啬,每碗都舀到八成满,端着粥碗的人不住道谢说着吉利话,顾不上烫就狼吞虎咽的开始喝。

    “别急别急,后面还有呢!”赵管家忙在一边劝着,“我们东家是开米铺的,不缺米。”瞧着急慌慌的模样,他看了都不落忍。

    不过赵管家再怎么劝,也没能挡住领粥人的动作,毕竟吃进自己肚里的,才算踏实。

    宋朗旭眼看劝也劝不动,干脆让赵管家去寻把扇子来,一边扇风一边用勺子搅拌,热气翻滚下,粥就从滚烫变成刚适宜入口的温度,再舀给别人,也就不用担心烫。

    顿时现场又是一片念佛道谢声。

    在大街对面的茶铺子,有一老一少正在旁边歇脚,其中的老年衣着粗布,挽发的簪子都是树枝,偏偏留了一把银白发亮,修剪整齐的胡子,看着就让人羡慕。

    老者一捋胡须,懂变通,脑子活,还肯亲力亲为做事,是个人才呐。

    老者去打听这家施粥的是谁,茶铺老板回答,是城中一家宋记米铺的少东家,毕竟之前那句“乡土人乡土情”如雷贯耳,事情都快被传遍了。

    “原先那老板是真厚道啊,可惜厚道人没有好命喔~”茶铺老板这么感叹着

    这世上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老者摇着头,招呼自家孙儿喝完茶就走了。

    粥棚这边一直忙着,很快消耗了好几车大米。赵管家看着柴火见底,连忙去让人不要排队,粥棚要散了。

    等候的人群终于散开,他们才能离开。回家路上,特意选了米粮街,宋朗旭指着外头的招牌,“看,这就是我们家的米铺。”

    之前发生的事情,宋朗旭捡了结果说了,至于过程不重要,他总要保留一点哥哥的神秘感吧?

    宋朗月好奇的掀开帘子,她还真的没看过自家铺子,可惜兴奋的眼神撞上紧闭的铺门。

    当然是因为掌柜被抓,一部分伙计被辞退,店里暂时经营不起来,趁着这个机会,宋朗旭打算重新装修,让店铺看起来恍然一新。

    宋朗月歪着脑袋,连比带划出了个主意,他点头,“这可以,还能算是我们的招牌,叫起来还响亮。”

    宋朗月露出甜蜜蜜的笑容来。

    宋朗旭早就考虑过,米铺还是要继续经营的,因为本身有田地产出,卖给米商也是卖,自家还能多赚一笔,只是少一文的招牌打了出去,自家的生意肯定好了,别家恐怕要矛盾了。

    像现在,能看到好些人若有若无的觑着宋记的门口。

    自己吃肉也不能忘了给人留汤,宋朗旭想的是,以后店铺固定只卖几个品种,让别的店家也有生意做,同时适当增加一点品种,比如米粉跟米饼,简单好做,还能吸引更多客人。

    宋朗旭打定主意,就让赵管家去寻找合适的手艺人,把米粉研究出来。米粉以大米为原料,浸泡,研磨,压制,成型,不仅方便实用,口感弹滑,还有多种烹饪方式,口味丰富。

    赵管家亲口尝过米粉后,不由自主竖起大拇指,这买卖,做的!

    又过了七八天,米粮街的宋记米铺终于重新开张了,撤掉一些种类,又新增来了两个品种,还是众人没见过的。

    客人踏进重新装修过的铺子,一水的新漆,整洁大方,而悬空的横梁上挂着一幅牌匾,上书“乡土人乡土情”六个大字。

    伙计们都穿着新制好的围裙,整整齐齐,热情招呼着来尝尝新鲜品种。

    隔壁铺子的老板进来查探敌情,见状松了口气,来对方还是懂人情世故的,没打算把生意全都抢了。

    但是这个米粉,又是什么东西?听起来好像是大米做的,好吃吗?伙计又送了一些试用装,

    众人回家一尝,口感的确不错!可鲜可辣,百味都在其中,加上几片青菜卧个鸡蛋,就是一顿好饭。

    因为真材实料,米粉极为受欢迎,慢慢的经营起来,回头客非常多。

    解决了这头,宋朗旭开始把精力安放到读书上,他在这些天已经认真考虑过了,以他这瘦胳膊瘦腿的模样,练武肯定没戏,商人地位低,亲爹已经把路铺了一半,继续读书这条路,肯定要好走些。

    哪怕是耗到四五十岁,也要考个功名出来。士农工商,阶级分明,读书人可以见官不跪,自称天子门生,免税,日子好过世上八成的人,投资性价比极高。

    但是,宋朗旭读着读着,就发现自学很难成材。一些字句书籍带有特定含义,没有先生释义,一般人根本弄不懂。

    以前还好,宋朗旭虽然笨,但是宋父还能充当先生,如今全靠自学,越学越困惑。

    宋朗旭把脑袋砸到桌面上,去找书院还是找先生呢?

    他去问了赵管家,赵管家沉吟后说道:“要说书院,整个清水县也就一家,而且教书先生也就是个秀才,学识还不怎么样。”

    “不至于吧?怎么说清水县人口也挺多的,书院才一个?”

    赵管家笑道:“那是二少爷你不知道清水县的特殊,我们挨着京城,而京城是什么地方,人才荟聚,一个石子砸出去,都能砸到七八个认字的。再说人往高处走,想要好先生不得去好地方吗?所以想读书的都挤到京城去了。所以清水县的书院,顶多是拿来启蒙的。”

    “唉!想深造就要搬到京城,背井离乡全无根基和人脉。”宋朗旭有气无力的摆手,“我在想想吧,说不定能寻到好先生呢。”

    现在可不比现代,高铁快速来回,交通基本靠马,距离太远了就是大问题。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