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我靠修仙攻略秦始皇

13、谏逐客书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我靠修仙攻略秦始皇》13、谏逐客书(第1/2页)

    第二天清晨,李斯连夜写好的《谏逐客书》就送到了沈渺手上,洁白的纸上还带着墨水浅浅的香气。

    《谏逐客书》的内容,沈渺早已倒背如流。但见到作者本人的亲笔小篆手书,更觉得文采斐然,说理严明。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1

    这是他喜欢的其中一段,如今读来却有种不一样的感觉。是也,当真正成为秦国万千公务员中的一名,才能感受到秦国的兼收并蓄、不拘一格,没有这些存在,是不能铸就其伟大辉煌。

    事不宜迟,沈渺立即登车前往咸阳宫,将这封《谏逐客书》送到嬴政面前。

    嬴政拿着这封《谏逐客书》踱步往来,读了又读,而后下令收回逐客令,并给每位客卿赏赐以安抚。

    并且将李斯从客卿升至廷尉,位列九卿。

    嬴政本想也给沈渺一些封赏,但被他以“无功不受禄”的理由婉拒了,嬴政也没有勉强。

    沈渺提议道:“大王,不如将李廷尉的《谏逐客书》抄写几份,贴在城墙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大王的宽宏大量。”

    嬴政也觉得这个做法可行,便让人将内容抄写在纸上,各个人口密集的地方都贴上了一份。

    一时间,李斯在咸阳风头无二,各客卿纷纷上门对李斯表示感谢,而李斯也渐渐成了咸阳客卿群体的领头羊,势力已然不可小觑。

    人逢喜事的李廷尉,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精神爽,反倒十分苦恼。他当上廷尉的第一天,就面临着如何处理还在关在大牢中的郑国。

    这个郑国可是导致逐客令的罪魁祸首!

    郑国在牢里又老了几岁,胡子全白,浑身脏污,一见到新来的廷尉李斯,扬言要见秦王政。

    李斯拿不准主意,询问沈渺的意见,经过上次一事,他如今已然很是信任对方。

    “李廷尉可曾听过这句话,‘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郑国是个聪明人,就让他见一见大王,说不定有别的收获呢。”

    于是李斯就把郑国的话,一五一十转述给了嬴政。

    “既然他想见寡人,就带他上来,寡人倒要听听这个郑国死到临头,还要说些什么!”

    郑国带着沉重的镣铐走进来宫殿,他一见到嬴政就开始哭,蓦然想起自己刚来秦国时,坐在龙椅上的□□,还是个肤白清秀的少年人,朝臣发言他在上面一动也不动,安静极了。

    十年了,他的小孙儿,也该这么大了吧。

    李斯察觉到了嬴政神情的不耐烦,赶紧推了推郑国说:“大王还在上面看着呢,你这样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郑国用自己破烂的袖子擦了擦泪水,伏地道:“大王,郑国罪该万死!”

    李斯一下就腿软了,不带这么坑人。他想指着郑国的鼻子骂,你个老匹夫在牢里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说的。

    嬴政说道:“郑国,你岂止是罪该万死,要寡人说你是死有余辜!但是今天寡人不想听这些,你可还有别的想说。”

    郑国神色一震道:“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3

    接着郑国开始陈述,自己虽然是间谍,但是修建泾水渠的方案却是货真价实的,能为大王的土地创造更多的粮食也是真的。

    一说起自己的说起工程建设,他瞬间像换了一个人,侃侃而谈、毫不惧色,难怪当初能把吕不韦给忽悠住。

    况且郑国渠修成后,确确实实将改变关中的农业,使得关中平原沃土千里,成为秦军的又一粮仓。

    这话嬴政十年前就听过一遍,打断道:“寡人只想问,还要修多久?”

    “两年!郑国向大王保证两年内,必定将水渠修好!”

    “你把水渠给寡人修好,寡人可以既往不咎,饶你死罪。渠成之日,以你之名命其郑国渠。”

    郑国渠!自己的名字!郑国当即被嬴政所折服,跪在地上

    “你的家人是否还在韩国。”郑国迟疑的点了点头,韩王为了让郑国老老实实施行疲秦计,把郑国的一家老小都扣在了韩国境内。

    嬴政道:“召王翦上殿。”片刻后,王翦将军听命上殿。

    郑国压根想不到,秦王政居然要派李斯王翦率领大军前往韩国,只为将他的家人接到咸阳。

    当然嬴政这样做,可不是出于好心。他一面是为了要让东方六国都看看,欺骗秦王和秦国会是什么下场;而另一方面鉴于郑国之前的间谍行为,嬴政并不能完全对他听之信之,将他的家人扣押在咸阳,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郑国哪里猜不出秦王的心思,但他还是激动得趴在地上,一面高喊“大王万岁”,一面哇哇大哭。

    -

    韩国,新郑。

    韩国朝堂上,一片愁云惨淡。

    坐在最高处的韩王安,急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如今王翦率十万秦军大举压境,诸卿可有应对之策?”

    往常和他一唱一和的臣子们,忽然就失了声,低头不语;就连向来口若悬河的丞相张平,也是一言不发。

    安静得宛如坟场。

    “你们都给寡人说话!丞相你来说!”

    张平立即站了出来。

    “大王,依臣之见,疲秦计败露是我们理亏在先,秦国师出有名。”他抬头偷偷打量韩王安的神色,小心翼翼的说道:“大王需忍辱负重,割地求和,以消除秦王的怒气。”

    韩王安苦笑道:“割地?又是割地!如今寡人还有多少地可以割,难不成要学周王室,弄到最后只剩下王畿吗?”

    其下没有人能回答韩王安的问题,纵使他们知道割地求和不过是饮鸩止渴,可面对西面如狼似虎的秦国,韩国又能怎么办?

    小国的悲哀就在如此。

    “退下,都退下。”韩王安闭上眼睛,撑着额头,语气疲惫的说道:“让寡人一个人静静。”

    张平无奈的叹了口气,领着众臣退出了大殿。

    不知过了多久,内侍忽然来报,韩非求见。韩非是韩桓惠王弟弟的儿子,韩王安得称对方一句王叔。

    韩非师从荀子,学识渊博,乃不世之才。但韩国朝堂上下,包括韩王安,没有一个人喜欢韩非,只因他实在过于恃才傲物,曾多次上书劝谏韩王安改革朝政,甚至当面痛斥指责朝臣们的不作为。

    当王者,最忌讳他人的指手画脚,更何况韩非也有王室血统,韩王安焉能对这个王叔有好脸色。

    想起上次韩非痛骂他昏庸,韩国将亡于他之手,韩王安下意识以为对方是来讥讽他的。

    “去,就说寡人不.....”韩王安的话还没说完,韩非推门而入,后面的人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

    韩非看着韩王安,言辞恳切的说道:“大王,非有一记可化解韩国危机。”

    -

    岁寒将至,咸阳城里大雪纷飞。

    雪天最适合吃的食物除了火锅就是饺子,辣椒原产地在南美,火锅是彻底指望不上。但是饺子还是能努力一把就能吃上,第一步就是把石磨给弄出来。

    石磨是由鲁班发明两百多前发明的,但是并没在战国流传开来,导致小麦小麦最主流的吃法是做成麦饭,口感十分粗糙,简直是对小麦莫大的浪费。

    小时候,沈渺曾经在乡下住过一段时间,村口就有一个公共的大磨盘,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