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折芙蓉

1、阿武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折芙蓉》1、阿武(第1/2页)

    大周沿用了先秦的坊市制,从兴化坊到崇仁坊,中间需要穿过一整个朱雀大街。

    因昨夜与裴钰吵架,武芙蓉一宿没合眼,现在有些昏昏欲睡。

    外面还在下雪,马车跑得不算快,隔着窗,她的耳边也跟跑马似的,充斥满了外界的各种动静。

    晨鼓声,笑声,说话声,摊贩的吆喝声,小孩子们稚嫩的呼唤声……还只是大早上,天气这般恶劣,街上的人便已经不算少了,男女老少,见面便行交手礼,笑说一句——“上元安康。”

    上元安康。

    穿越八年了,武芙蓉还是有点不习惯,她更喜欢称呼这日为“元宵”。

    不过也只能放在心里称呼,元宵节的说法是后来有的,连吃汤圆,吃元宵,也都是后面才出现的,现在提起,还有点太早了。

    “女郎,璇玑府到了。”

    香炉中的清袅烟气轻晃中断,扑面散在那张灼若芙蕖的精致容颜上,如梦似幻,若即若离。

    武芙蓉长睫颤了下,缓缓睁开眼,看见身着碧色夹袄的年轻侍女,眼中隐有恍惚,愣神的工夫,手已抬了起来,轻声道:“走吧。”

    极为动人的声音,碎玉似的,冒着些许清冽的冷意。

    可眼角尚带倦意的如丝媚色,又透出股子与声音截然相反的,妖。

    璇玑府大门内,幕僚云集。

    从事中郎陈知危一袭苍绿圆领袍,头绑黑色幞头,长相坚毅,不怒自威。看到雪中那位撑伞而来的妙龄女郎,两臂一抬带领身后学士向其行礼,齐声道:“见过武长史。”

    武芙蓉顿时笑了,不顾路滑,快步上前将人扶起道:“又来了,三哥非要每年同我客气上这一回吗?我还是习惯你叫我阿武,别再叫我什么武长史了,都过去多久了,听着怪生分的。”

    那还是她以前随裴钰行军时领的虚职,为了出入军营方便,图个名堂罢了,从没有在朝廷挂靠过,自然当不得数。

    陈知危直起腰,肃穆的神色融化几分,对着武芙蓉哑然失笑:“好,阿武。”

    武芙蓉高兴起来:“这样才对嘛。”

    许久未见诸多同僚,她话多了些,去祠堂的路上嘴就没停过,步伐都轻快许多,与素日的沉稳样子截然相反。

    璇玑府原是前朝太子的私宅,如今是晋王裴钰的幕府,位于崇仁坊之西北,离东市较近,地段得天独厚,闹中取静。

    武芙蓉每年正月十五都要来这一趟,在祠堂供桌摆上满满的贡品,拜祭那些未能从战场上回来的英魂,以慰他们在天有灵。

    少顷,祠堂中。

    大小牌位从下到上整齐排列,整体犹如一座小山矗立,黑压压一片,让人不禁屏声息气。

    武芙蓉一踏入祠堂的门,所有闲话便收了,神情肃穆端正,随陈知危他们一起行大礼,燃香三叩,烧纸敬酒。

    礼毕,已是接近晌午时分,不少人为了显得诚心,拜祭之前多半没有用朝食,这会儿腹中饥饿,便结伴前往膳厅,去时不忘招呼武芙蓉。

    武芙蓉笑说“吃过了”,实际根本就没有,肚子里的火气尚未消化完,暂时腾不出半点地方。

    认识七年,相好三年,这些年间她和裴钰其实没少吵过架拌过嘴,但大多时候见好就收,鲜少到难以收场的地步。昨晚上,两个人都有点失控,大有把对方生吞活剥的架势,不怪她直至现在尚未平息心情。

    那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武芙蓉一夜未眠,头脑混沌一片,自己也快忘了缘由,需要细想一遍才能想起。

    哦对,想起来了,是因为他老师,大周当朝太傅的一位宠姬。

    十七八岁的少女,只因与主母戴了同样式的一根簪子,便被乱棍活活打死,尸身裹了草席,扔到乱葬岗喂狗。

    武芙蓉并不认识那位宠姬,更不曾见过,连知晓其人,也是从裴钰口中得知。而裴钰之所以提起那桩,不过是借着师娘的刁蛮,说了些捧高踩低的戏谑话,说母老虎要不得,女子还得是他家蓉儿这样的,懂事,聪明,不给人添烦恼。

    他说时是笑着的。

    落到武芙蓉耳朵里,便是一条血淋淋人命。

    可话到此处还有回旋余地。

    真正的导-火-索,是当武芙蓉对那位宠姬的死感到可惜难过时,裴钰那声有些无奈的嗤笑,以及那句轻飘飘甩出来的——“一个贱籍的玩意儿而已,何至于令蓉儿感伤?”

    一个玩意儿,而已。

    大战开始。

    武芙蓉说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再是贱籍,那也是一条人命,即便做不到感同身受,嘴上是否也能留情些,别用那么轻佻的口吻对一个死人评头论足。

    裴钰不理解她反应为何如此之大,认为她在小题大做,毕竟过往见过的血腥场面还少吗?至于为个无关人等与他动怒?

    ……

    后来如何结束的,武芙蓉不记得了,只记得裴钰又阴又冷的眼神,以及那记摔门而出的重响。

    现在回想,似乎他俩实在没必要因为那点旁人是非而吵,当时的气性从哪里来的,武芙蓉当下也有点琢磨不透。

    外面的雪还在下,没有消停的架势。

    她出了祠堂,抬眼时凝视到漫天飞雪,略蹙了眉头,喃喃道:“还是下这么大。”

    正月外邦来朝,按照惯例来讲,是要本朝子弟与各国使臣入南山猎场,比赛骑射助兴。

    可这么大的雪,怕是要影响裴钰。

    想到这,武芙蓉心思一顿,微微摇头,不愿再去想那人。

    影响不影响的,和她有什么关系。

    游廊中,陈知危追上她,本想与她说起东突厥使臣进京之事,见她眉梢带愁,面色还异常憔悴,不由道:“方才见你时便感觉你脸色不对,怎么,与二郎吵架了?”

    武芙蓉睁眼说瞎话:“没有。”

    陈知危一眼看出她的口是心非,只当是寻常小吵小闹,劝慰道:“二郎脾气向来来得快去得快,别和他一般见识就是了,八成等不到天黑,他便要憋不住主动与你修好。”

    话说完顿了顿,又道:“当然,阿武若是在晋王府实在过不舒心,搬来幕府居住未尝不可,总归这里永远都是有你一席之地的。”

    陈知危说这话其实有两个私心,一是眼前姑娘太过惊才绝艳,当初一句“攘外必先安内”,给他们指了一条何等清晰的道路,若能继续留在幕府,每日见面方便,许多大事民生都能得以探讨,何其自在。

    其二,就是陈知危实在担心,阿武会有朝一日,拿不住晋王。

    少年十五岁逼父起义,三年时间平战乱定天下,千百年内怕是再出不了第二个如此这般狠绝的人物,身为其枕边之人,若是哪日误触逆鳞,他们这些旧友即便想求情,都不知该以何等立场张口。

    武芙蓉当然不知陈知危心中所想,听到后面心中唯是一暖,点头认真道:“知道了三哥,我会好好考虑你说的话的。”

    不是客套,是真考虑。

    在她眼里,她和裴钰说白了就是谈了场你情我愿的恋爱,开心就继续,不开心就散伙,做不了情人就继续做上下属,谁也不欠谁的。

    这时老天不知犯哪门子邪,鹅毛大的雪花倏然停下,日头隐有冲破乌云之势,金光乍破。

    武芙蓉抬脸瞧着檐外天色,心里冷笑一声。

    来得快去得快。

    老天爷也随了某些人的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