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不肖帝(快穿)

20、第二十章 真假嬴政(20)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不肖帝(快穿)》20、第二十章 真假嬴政(20)(第1/3页)

    来的秦墨叫相里源,是相里勤后人,带着十来个少年前来求见。

    当年相里勤为秦王效力,本来是想将墨家学说在秦国发扬光大,再借助秦国的实力推向其他各国。

    然而秦王在意的只是他的剑术和攻城术,却对墨家学说并不感兴趣,导致相里勤在被其他墨门派系联合排挤除名后,失望之极,带着门下子弟和族人归隐,并立下誓言,后辈子孙,不得再动兵戈,若有违逆,便让他死后不得安息,愧对先师。

    故而这些年以来,秦墨消失,相里氏族人多以打猎为生,避居于秦岭和巴蜀山中,既不领秦国的土地耕种,也不服秦国的兵役出征。

    直到郑国前来开渠,嬴政命人造出草纸和麻纸,虽然质地粗糙,但价格低廉,用于书写公文张贴告示,比原来的布帛要方便得多。

    其实秦墨也养蚕织布,他们的工匠多,织出的布帛精美柔顺,是支撑秦墨生存的重要来源。

    养的蚕多,织的丝绸多了,自然也会有方絮留下,只因产量稀少,仅用来记载重要文字和资料,作为传家之宝。

    结果没想到,他们当成宝贝一样供着的方絮纸,被嬴政改良后大力推广,甚至昭告天下,愿以纸换书,但凡有献上藏书者,都可以换取一卷上等的麻纸和皮纸,而且还可以抄录一份自己留存。

    等于就拿自家的藏书去泾阳转一圈,让太子身边的人抄录一遍,就可以换取上等的纸,甚至还有人说,太子不限人抄书,可以抄自己的书,也可以抄太子府中的藏书,只要肯献书的,都可以一换二,甚至抄得越多,换的越多……

    对于这个将书籍和知识牢牢掌握在公候王室和贵族手中的时代,秦国太子这一举动,简直令天下哗然。

    相里氏手中有方絮,自然知道方絮的成本和价值,之前是碍于祖训,不能出仕,可得知太子准许天下臣民无论贫富贵贱,出身何地,都可以抄书换书,他们就坐不住了。

    但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此举意味着什么。

    孟子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说的就是读书用脑的统治者和付出以体力劳动供养读书人和统治阶级的关系。

    像李斯这样的“硕鼠”都知道,要找个大粮仓,才能过得好。

    其他的读书人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读书是为了明理,也是为了脱离被统治者劳力者的身份。

    掌握了知识的世家贵族,哪怕将知识藏于自己书房,放到竹简烂了,都不愿传出去,就是不想给自己和子孙们增加对手。

    而普通的平民百姓,想求学简直难于登天。

    第一个卡死他们上进之路的,就是无书可读,无处求学。

    儒家和墨家之所以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孔子和墨子都不吝于讲学之道,对门下弟子的出身并无要求,甚至广开学坛,公开授课,只要愿意听讲的,都可以免费旁听。

    因此得到他们授课而改变阶级和人生的弟子们,对他们尊崇有加,也愿意追随他们,传授自己所学知识。

    孔子的《论语》和墨子的《墨子》成书都是由他们的弟子完成,但后人的理解和传播,又各有不同,尤其是墨家因为派系分歧,内斗不休,加上与秦汉两代的统治者思想格格不入,最终由显学渐渐没落,再无当初矩子开坛,门徒数千听讲论道的盛况。

    相里氏手中亦有半部《墨子》,此番他们前来,就是想通过秦太子,设法换取另外半部《墨子》。

    那半部《墨子》原本在楚墨和齐墨手中,可如今秦太子推行“万卷藏书楼”的计划,不光是秦国,齐楚燕韩赵魏都有人赶来换书。

    有的人是堂堂正正地拿着自家藏书前来,也有的人是偷偷摸摸拿着从各种渠道“借”来的书,反正秦国也没要求留下原本,只要用自己的书去藏书楼抄一份,就可以得到新纸,还可以换取其他书籍。

    这种“无本买卖”,谁不愿做?

    尤其是韩国君臣,自从派去郑国修渠,得知郑国暴露间谍身份后,就一直惶惶不安,生怕秦国以此为借口,直接再挥军杀来,他们刚刚跟着五国联军去函谷关转了一圈,无功而返,哪里还敢跟秦军作战。

    就有人建议以献书为名,前去试探,一则看看郑国是否还在秦国负责修渠之事,二来秦太子弄出的这种“纸”影响太大,若是不去打探清楚,以后定然会陷于被动。

    韩王是深受齐国影响,《管子》一书读了没十遍也有八遍,对管仲“齐纨鲁缟”、“买鹿制楚”的贸易战佩服得五体投地,才会想出这么一个“修渠疲秦”的“妙计”来拖延秦国进军的脚步。

    所以当秦太子大肆宣扬纸书的妙处,甚至以纸换书,包括韩王在内,很多人觉得秦太子要么是败家子,不惜花费重金打造藏书楼,以此来邀买人心;要么就是心机狗,想要骗取六国藏书和人才。

    无论哪一种,秦国出了这么一个强势的太子,对六国来说,都不是好事。

    派人前去刺探,探是探听情报,刺嘛,当然是暗杀行刺,六国谁家都少不了游侠剑客,平时秦国关卡审查严密,户籍也管理的十分严格,加上法制严苛,刑罚比其他六国都重,所以一般时候游侠是不愿去秦国,免得去了被抓住要么服劳役要么服兵役,剑法再高也无法与军队相比,还是能躲着走就不去惹事的好。

    可如今秦川修渠围塘,秦太子又要修什么藏书楼,广邀天下客,自然就无法像以前那般严密封锁,就算没有秦国身份,只要带着本书,就能去泾阳。

    这种好事,不立刻派刺客去试试,简直都白瞎了秦太子给的大好机会。

    反正这会儿人多眼杂,各国都有人去,就算出了事,秦国也没法确认是哪一国干的,大家浑水摸鱼,不论谁摸着,只要能断了秦王最看重的太子性命,简直胜过夺取秦国十座城池。

    相里氏原本就以剑术闻名于世,哪怕隐于山林,也没丢了家传手艺,门下弟子中,有不少游侠和剑客,自然也就收到了各国密谋行刺秦太子之事。

    于是相里源便以此为条件,向嬴政提出交易。

    “若太子能为我们找回《墨经》下部,相里氏虽不能为秦国从军出战,但可以派好手保护太子,绝不会让刺客伤及太子分毫。”

    嬴政前世经历过无数次刺杀,最有名的除了荆轲高渐离,还有张良在博浪沙的大铁锤,几次都是险死还生,所以这一世重生之后,他第一时间就开始按照从后世藏书和网络上看过的锻体之术开始自我训练。

    他本就是性格坚毅,十分自律之人,采用后世那些经过无数代人尝试和简化的锻体之术,虽然没有找到什么正经的武功秘籍,但光是跑步和最常见的军体拳太极拳,就让他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从瘦小病弱的九岁小儿,变成现在无论身高体力耐力都超出同龄人一大截的十二岁英武少年。

    尽管如此,他还是很乐意受到相里氏的“保护”。

    墨家重诺,一诺千金,甚至不惜以生命践行诺言,既然他们肯为了换书而派人保护他,就一定会做到。

    这些游侠剑客的行踪飘忽不定,单靠他身边的那身侍卫,的确很难提防,可有了相里氏这等剑客大家在,就不用再担心那些蟊贼了。

    “一言为定!”嬴政大手一挥,不光给了相里氏十块藏书楼的进出通行牌,还答应他们可以派人跟随郑国学习围塘修渠之术,甚至连他的工坊,都可以自由出入。

    他给的实在太多,连相里源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