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女世子

140-1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女世子》140-160(第5/29页)

臣应尽的责任。”大臣们拱手回道。

    “诸位辛苦了,言代父王谢过诸位。”赵希言回揖道。

    “世子得以归来,今后王府就有主事之人,再不用争吵不休了。”有大臣道。

    几番嘘寒问暖之后赵希言与众臣辞别奔往内廷探望生母。

    赵希言走后,群臣纷纷感叹,“世子这次回来,怎么转性了?”

    与深得人心的燕王不同,燕王世子赵希言自幼便十分调皮捣蛋,时常戏弄大臣,长大之后也不务正业,在群臣眼里,早已烙印了纨绔子弟的形象,奈何是燕王独子,无人敢招惹,只得敬而远之。

    ——内廷——

    赵希言迈着急匆匆的步子跨入崇信门,内侍宫人见之欲要开口通报,只见赵希言朝他们比了个手势。

    此刻燕王妃张氏正坐在梳妆台前整理仪容,听见殿外有动静声传来,对着铜镜轻轻扶正了发髻上的金簪,向外问道:“阿茹,外面的动静,是世子回来了吗?”

    良久都没有得到回复,燕王妃以为是人不在,于是又对着镜子自顾自整理发髻。

    镜子里的张氏,虽已过四十之龄,但依旧风韵犹存,五官生得精致,加上妆容,宛如妙龄女子。

    赵希言迈着轻盈的步子,穿过殿内悬在横梁下的珠帘,哒哒哒,随着皁靴的踏入,珠子相互碰撞发出声响。

    离家整整两载,独自一人在京时常常对月思乡,赵希言盯着镜台前的妇人哽咽的说不出话,听见脚步声的张氏忽然看着镜子里出现的一个人影愣住。

    母子两僵在同一刻,张氏颤抖着红唇将头侧过,双眼不自觉的变得红润,赵希言三步并作两步,扑上前颤道:“娘。”

    作者有话要说:  燕王妃,上一辈的美人,皇帝老儿也垂涎~感谢在2021-10-26 15:06:31~2021-10-27 16:12: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形同陌路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芽芽的宝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44、胜

    ——燕王府·长春宫——

    长春宫内, 赵希言扑在母亲怀里像个孩子般抽泣着,“孩儿离家多日,未能时刻伴在母亲身旁, 害母亲担忧, 忧思成疾, 是孩儿不孝。”

    燕王妃张氏慈爱的抚摸着赵希言的头, “二郎的孝心,母亲一直都知道的。”

    赵希言抬头, 泪眼婆娑道:“母亲不怪孩儿不听劝阻,执意独自入京么?”

    燕王妃温柔的替她拭着泪眼,“旁人看不出,难道母亲还会不知道么,你一向懂事,如此做,不过是为了你父王。”

    赵希言连忙擦拭泪水起身道:“父王还在济南府, 孩儿归来时听到有人说父王被困在济南府,数月都未曾有进展, 孩儿想上前线去助父王一臂之力。”

    听到赵希言想要上战场,燕王妃立马拉下脸色,不悦道:“怎的, 二郎刚回,就要急着离开, 眼里只有父亲, 没有我这个母亲了?”

    赵希言听后,连忙匍匐在母亲膝前,解释道:“孩儿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燕国如今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 咱们一家的生死存亡,可都押在这场战争中了。”

    “为娘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性,但是你两年未归,这刚一回来,就要走么?”张氏含着泪眼盯着赵希言,“从蒙古赶路至北平,舟车劳顿,你想去助你父王,也不必急于这一时,何必如此匆忙呢。”

    见母亲如此说辞,赵希言便缓和道:“吗,娘的气色不是很好,这几日就由孩儿来照料吧。”

    于是赵希言便在燕王府停留住下,除了照料燕王妃的起居,还主动参与燕国的后方政事,以及对于前线的战事尤为关心。

    燕王子嗣单薄,燕地既无仗势欺民的宗室,也无嚣张跋扈的外戚,君臣一心,治理着境内的大小政务,使得燕王后方免去了内忧——

    燕藩国也有文武官多达百人,总理封地一切大小事务,燕王得知燕王世子平安抵达北平府后,便派人马不停蹄赶回,带着自己印,命世子监国,于是便在议政大殿内的亲王宝座旁设了一张朱漆座椅。

    是日,天还未亮,长春宫与前寝宫的灯相继被点亮,明章将典仪所送来的新袍、新靴、新冠送到赵希言的寝殿后退离。

    穿戴齐整的赵希言踏出殿内,修长的身材配上崭新的华服,衬得人分外精神。

    路过长春宫时,发现长春宫的灯也亮了,明章提着灯笼顺着主子的视线瞧了一会儿,“燕王殿下勤政,王妃便也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赵希言望着天边将要破晓的日光,“散朝之后我再来问安。”

    ——圜殿——

    百官提着灯笼候在亲王宫门前,待承运殿前钟鼓楼的鼓声敲响时,宫门随之打开,此时,天依旧朦胧,百官着公服持笏入内,序位于圜殿内。

    一道白光划破黑暗,洒照在燕王宫大殿上的青色琉璃瓦上,熠熠生辉,赵希言跨出崇信门至外廷。

    伴随着礼乐声,赵希言一身赤袍跨入议政的圜殿内,王宫大殿虽不如皇宫那般宏伟,但也是满堂灯火照耀,金碧辉煌,极尽王室气派。

    文武百官持笏对立躬身,赵希言从中间走过由西阶登至亲王宝座旁的椅子上。

    众臣便同时面向北方站立,搢笏跪伏,“世子千秋。”

    赵希言挥手,随后坐下,“吾代父监国,望诸卿尽心辅佐,前方战事吃紧,我等当君臣同体,万众一心,决不可再添后方之忧。”

    “是。”

    第一次登堂理政的燕王世子,一改从前纨绔形象,正襟危坐于殿金匾下,威严不减燕王当年。

    “已至秋日,即将中秋,正是农忙丰收之时,然燕国的年轻壮士,为明皇祖训,清君侧,征战在外,北平府城中留守都城的卫军不足五万,加之晋、代两地宽广,秋日一过,便是漫长的冬日,北平府素来寒冷,加之这些年的天气骤变,灾难不断,因此粮食补给成为重中之重,我燕国不似朝廷,有江南与蜀中这等富庶之地可供给粮草。”说罢,赵希言站起,“望诸卿协力,务必重视此次秋收,屯粮于库中,以备不时之需。”

    赵希言的话一出,引起群臣议论,有谈论秋收者,也有感叹赵希言之变化的,留守都城的燕王府左相与左傅,对立着相顾一视,于是持笏上前道:“世子先前所言,燕国年轻之士悉数出征在外,国内人手不足,城中驻扎的五万将士,乃是大王为保后方周全所留的精锐,绝不可轻易调出,朝廷实行农兵,燕有十万精锐与十万农兵,出征时正为春耕结束,而今秋收,农田里的作物却无人收割,又失之可惜,为今只能另想它法。”

    赵希言想了想,于是道:“各州府地牢内可关押有囚犯?”

    左相点头道:“各地罪责不等的囚犯皆有不少,大王极重人命,故而死囚要再三受审,往往多是不得立斩者关押在地牢内数年。”

    “囚犯可用。”赵希言道,“将各等级囚犯编之成队,按功减刑,死刑可改流刑,重罪减刑,轻罪免之。”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放地牢里的囚犯出来,不会出事么?”

    “圣人无常,有错能改,善莫大焉,”赵希言负手走上前道,“吾相信这些囚犯经历了牢狱之苦,必然有所思过,何不给一次改过的机会呢?”

    左相与左傅对视了一眼,觉得可行,便点了点头,同时拱手道:“世子圣明。”

    群臣遂也附和,“世子圣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