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名将的自我修养

12、缘分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三国]名将的自我修养》12、缘分(第1/2页)

    自永汉元年,汉灵帝刘宏驾崩之后,天下可谓是真正到了大乱的时候。

    这年八月,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袁绍等尽诛宦官。九月,董卓胁迫何太后和朝臣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是为献帝。

    十月,董卓鸩杀何太后,遂□□朝政,群雄各据州郡,对抗董卓。不久之后,汉廷因羌族攻扰三辅,省扶风都尉,另置汉安都护,总统西方诸事。

    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1],复称中平六年。

    董卓擅行废立和种种暴行,引起了官僚士大夫的愤恨,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而讨伐董卓的人中,袁绍因为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不与董卓合作的举动成为最有势力的人。

    冀州牧韩馥迫于形势,韩馥不敢阻拦袁绍,于是写信给袁绍,支持他起兵讨董。

    初平元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供给军粮。

    而豫州刺史孔伷等人包括曹操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各有军队数万。

    酸枣城外,一辆马车缓缓从官道上驶来,车后十几名骑兵随行,看起来不是寻常人家。

    而城门口早已经有人迎接着。文士武人皆是站作整齐的几排,遥遥望向出现在视野中的马车。

    为首一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2],眼中精光湛湛,给人一种鹰视虎觊的感觉。

    驾车的马夫朝着马车里面的人低语两句,然后就像是得到了什么指示一般,赶马的动作停下,双手缓勒,低声将马儿叫停。

    帷幕被里面的人轻轻拉开,只见一人缓缓探出头来。这人姿容甚为伟美,从马车上下来后看来身长玉立,真切叫人眼前一亮。

    “明公”。

    此人不过是差不多而立的年纪,一举一动甚是赏心悦目。

    被唤的人伸出手去,制止住他作揖的动作,轻笑道:“文若何必拘礼。这儿说话不便,我们一会儿再说吧。”

    被唤文若者,乃是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原来灵帝驾崩后,荀彧预感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

    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荀彧便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只是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于是离袁绍而投曹操。。

    曹操见荀彧来投,乃是大喜过望,亲自来迎接。

    至府中,二人议事,每至有所疑虑之处,荀彧皆能道出所以,曹操喜道:“文若乃吾之子房!”于是命荀彧任别部司马。

    荀彧向曹操说起天下人才,到颍川之中的众多名士,唯一人被他着重介绍,赞叹不已。

    曹操听了他的介绍,不禁急切道:“文若所言郭嘉郭奉孝者,可否为我招揽?”

    荀彧叹道:“当年我带着宗族迁出颖川,与之道别时,他曾对我说暂时不愿出世,只愿游历天下,纵观天下大势。”

    曹操赞道:“必是一位怪才!”

    而自元年后,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同时焚烧洛阳宫殿,发掘陵墓,搜罗财宝。次年,董卓到达长安,升为太师,自称尚父。

    这种情况到初平二年越演越烈,天下此起彼伏地叛乱。

    在这种情况下,甄尧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离开了中山国,然后一路漫无目的地游历了一个月。

    荒山野岭之中,他一个人背着一把剑,平民百姓的打扮让他这一路来还算顺畅。就算是偶尔遇到作乱的山贼或是劫匪,都被他解决了。

    只是他现下身上只剩下几两银子外加几十个铜板,为了能吃饱,几乎都不住宿。只能风餐露宿,狼狈不堪,实在是迷茫得紧。

    他在脑海里呼唤最近由于维修而整天不在线的系统,听到好一阵噼里啪啦的电流声才出现了人工智能的声音。

    “系统,你说,现在我应该怎么办?”

    刚刚重新苏醒的系统听甄尧诉说了自己现在的处境,短暂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打开地图。蓝屏上出现了可以放大的山川地图,甄尧点击几下,把它换成了天下势力划分图。

    系统道:“虽然此前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并配置了郡守县令。但是他不满于此,对袁绍发动进攻。袁绍亲自领兵迎战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中打败公孙瓒,将冀州收入囊中。而公孙瓒只能退守青州,恢复实力。”

    “从地图上来看,若往北去极有可能进入两方对峙的界线处,倒不如往南走水路去往长安。”甄尧如此想着,决定踏上去往长安的路。

    一来他现在并没有一丝名气,若想投奔明主尚且还早。就算只是暂时找个容身之处也未免太仓促了些。长安这个地方是危机并存之地,然而在历史上却是名气极大的古都。

    他倒不妨在还是一介白身之时四处游历长长见识,若以后真的投奔了哪方势力,搞不好卷入战乱之中也没有了机会。

    想到这里,甄尧根据导航,走了一天路后在码头乘着快船朝着长安而去。

    -----------------------------------------------------

    水路不比陆路,速度虽慢但胜在安全,而且便宜。他在码头找了一搜听说半个月没有人要的渔船,把行李往船舱里一丢,便启航了。

    由于恰好是夏季换秋季,这个时节的河流流速极快,从来没有坐过船的甄尧倒是体验了一把上吐下泻的感觉。

    晕船了就躺着睡觉,感觉好了些就从船舱里出来看风景,一路来虽然遭了些罪,却也没有花费多少路费就到了长安码头。

    在他心里,长安大多数都是繁华的大都市。而今到也没有枉费它在史书上面的介绍。

    上岸时恰好是早晨,与他一同靠边的是一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文士。

    甄尧踏上岸时还带着蓑帽,听到身后那人热情地和她打了个招呼:“小兄弟,可是第一次来长安?”

    甄尧眯着眼睛转身,只见那人一身青衫,却毫不整齐地挂在身上,颇有几分魏晋狂士的风格。他被对方的笑容晃了晃眼,转身就把对方清俊的容颜抛在脑后。

    不想那人却马上追了上来,甚至在这地生人不熟的处境中伸手妄想拍他。甄尧条件反射地挡住他的手,一抬眼露出半张昳丽的容貌。

    “阁下这是干什么?”甄尧近来越发冷淡的眼中流露出几分不耐烦,微眯起来竟状似四月桃花。

    他外貌的特征让他看起来偏于冷淡,但他自身却没有感觉到什么。

    那人看到他的样子似乎是一愣,听到他的声音时却笑了笑:“在下第一次来长安游历,人不生地不熟,你我二人又是同一时刻上岸,岂不是一种缘分?”

    对方的嗓音很有磁性,偏狭长的眼睛微微眯起,就像某种狡猾的动物,此时正露出几分看起来不怀好意的打量。

    甄尧对这种眼神过于敏感,因此他也毫不犹豫地与对方拉开距离,淡淡道:“我与你不熟。”

    说罢冷哼着把对方的手甩下去,把自己的帽檐压低一点儿,头也不回地踩着台阶离开了码头。

    而那被他甩在身后的青年男子也一点都没有恼怒之情,而是低下头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笑了一笑。

    而甄尧呢,一离开码头就进入了长安城。此时正是集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