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承君恩(重生)

1、第 1 章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笔记小说网www.jiubiji.com提供的《承君恩(重生)》1、第 1 章(第1/2页)

    午后的风自绮窗而入,送来一缕惬意的微凉。

    廊下的宝铃远远近近地叮咚起来,郑观音索性放下手边书卷,倚了窗眺望。

    日影轻灵灵地落在她微蹙的蛾眉上,为那柔腻肌肤更添了一层皎皎的白皙,她今日总有些提不起精神,便是读起《西苑赋》也不甚专心。

    “大公子送来的风铃扰到娘子读书了罢?”茯苓手上拿了团扇替郑观音扇凉,体贴安慰道:“其实大公子也只是为了讨娘子一个笑。”

    她猜测或许娘子也不是为了这铃声扰人而郁郁,想着法子哄她开心道:“大夫人这几日不在府里,娘子不妨去散散心,顺带也看看那位郎君。”

    郑观音摇了摇头,淡淡道:“咱们寄居在舅父家中,舅母本就嫌我多事,她虽去消夏,可若是表哥们忽然回来,撞见了也不好。”

    茯苓点了点头,其实下人们也都是默认的,这位父母双亡的表姑娘将来约莫要嫁与府中某一位郎君。

    裴氏的夫人生有两子,正是适婚年纪,夫人有意将她指给次子,可这两位郎君明里暗里已有些不可开交,娘子属意大公子多些,但二公子也不甘示弱,常在美人面前表现一二。

    三月三上巳节时,娘子与几位郎君姑娘出游遇雨,二公子救回来一位不知身份的外乡人,将夫人气个仰倒。

    这几年也偶有流民,没见二公子这样古道热肠,夫人问了几位女郎,晓得是自己这位好儿子瞧见郑观音感同身受才多事,有些不喜。

    也就是这个外乡人醒来以后言谈不凡,与他那副好皮囊极相衬,颇得老爷的欢心,夫人的面色才好些。

    大公子瞧见弟弟如此也不甘示弱,知道娘子素来倾慕长安繁华,又爱读书,送来风铃与她解闷的同时,递了一卷长安新流传出的《西苑赋》与她消遣。

    听说是今上宠幸方士,不喜在紫宸殿长居,常幸西苑清修,因此教臣子拟赋。

    郑观音心知肚明,但她不曾做出些什么出格举动,索性佯作不知,“我还是去绣荷包好了。”

    她本出身荥阳郑氏旁支,虽说父亲无爵位可袭,只是小官,但家中倒也还过得去,偶尔还能见识到些贵人的繁华门庭。

    然而数岁前黄河水患,颗粒无收之外又有尸横遍野,紧接着便闹起了瘟,昔日种种顷刻化作乌有,她混入流民,吃了不知道多少苦才到诸暨来。

    她的母亲是商贾人家出身,虽说地位不高,可舅舅不至于缺她一口茶饭。

    舅母哪怕不大欢迎这样的落魄亲戚,后来大约是觉得她总归出身不错,将来若嫁与自己的次子正好也省去一份彩礼与嫁妆,这几年养着她,也没替她张罗婆家。

    她自知这容貌容易招惹是非,这些时日连门都不出,安分待在屋内,绣这荷包。

    舅舅看重长子,舍不得家业分开,将来的产业大半都是由长子裴士安继承。

    然而他却也愿意给她置一份不算太寒酸的嫁妆,肥水不流外人田,她若嫁进来,二表哥裴士业能得一个出身不错的妻子,金银上也能得到一点补偿。

    日头渐渐西斜,郑观音捏了捏额鬓缓解目中酸痛,启开妆奁最下层取出一块玉佩来,放进她绣了十余日的荷包,长舒了一口气。

    舅母领了几位妹妹回娘家消夏,临别前忽然大发慈悲,嫌她日常太素淡,送了她两支步摇,但是水头和雕工都与这枚玉佩无法相比。

    几位年纪更幼些的姊妹知道马车撞上路边死尸吓得魂不附体,她掀帘第一眼却望见了那昏迷之人压着的半截玉佩……

    郑观音将荷包系好放在一边,抬头正好对上菱花镜里的朦胧容颜。

    镜中的美人天生丽质,已经过时的衣装掩盖了她纤秾合度的身姿,便是不施脂粉也足以令男子倾倒。

    郑观音垂眼,长安的东西流行到江南的时候,大抵在京中就已经过时了,更何况这些衣装盛行时不见送到她面前,前些时日才与那步摇一并拿过来,便更不讨人喜欢了。

    舅母说她多事也没什么不对,依她的出身与容貌,原本就有些不甘心的。

    临近晚膳,端饭食进来的茯苓见娘子容色欢喜地开了妆奁,大约正苦恼怎样点缀原本已称得上是绝色的容颜,不觉好心提醒。

    “娘子,厨房说今日学里有公子相熟的郎君庆生,二位公子不回来了。”

    她顿了顿,亦是一脸疑惑地补充道:“老爷今日似乎是去府衙对明公回事,也没听说回来。”

    他们这样的人又没法进阶做官,读书也是为了将来经商,外面应酬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在外面乐得高了,回来时酩酊大醉,满身酒气也是常见。

    郑观音闻言微顿,却不见失望,嘴角噙了淡淡的笑,拾了荷包起身:“左右也是无聊,既然表哥们在外面应酬,咱们也去那边瞧瞧。”

    人是裴士业救回来的,这几日也是他在管,她无意间问起,听说那人醒来之后调养得差不多,只说家住长安,姓谢,齿序行四。

    她本来便是风娇水媚的女子,今日换了新衣稍作打扮,茯苓都忍不住多瞧了她几眼,“这身衣裳您头一回上身,两位公子却没这个眼福。”

    郑观音不是第一次听人称赞自己,莞尔一笑:“一会儿见了那位谢郎君,可不许多言。”

    她虽有意,却从来不主动打听这男子近况,只是几个姊妹聚在一起,难免会讨论那位风神俊逸的陌生郎君,七嘴八舌怀疑起他所言真假。

    郑观音素来只安静听着姐妹们议论,却从不说起那玉佩上用小篆刻了一个“谢”。

    陈郡谢氏与荥阳郑氏相距不远,几家望族的徽记她自然记得分明,确实是块真东西。

    而奉天子命写《西苑赋》的那位谢郎谢文徽,她幼年有幸在嫡支家宴上见过一面,耶耶都感慨“生子当如谢四郎”。

    ……

    自从这位陌生郎君清醒,住处便从柴房被挪到了客房,郑观音来得悄悄,听见院中似乎有动静,只轻叩了三下门,立在一侧等候。

    只过了片刻,那门便自内开启,郑观音仰头去瞧,含了柔情的澄澈眼眸却在瞧见他身后利剑与不甚温和的目光时顿住,抚着心口稍稍后退一步。

    她维持了一贯的端庄,盈盈一礼:“未曾想到郎君正在练剑,是我冒犯了。”

    谢文徽本不是有意如此,只是这家人虽说救了自己性命,然而近几日无论是这家主人还是拖自己上车的郎君,言辞之间都有意问询他身世,并不无忧虑地说起近来之事。

    今上御极之初还十分勤勉,一连数年宫中妃妾都是东宫那些旧人,并不曾礼聘或是广采。

    今年天子却不知道是怎么,派出内监号为花鸟使,四下搜罗美人入宫,这次便不仅仅是长安洛阳及京畿一带,连着江南的美人也在入选之列。

    想送女儿入宫的人家不必说,舍不得女儿的人家都在慌慌张张地成婚,要么就送到乡下去躲几个月。

    裴氏有两个姑娘都是偏幼的入选年纪,姿容姣好,父母自然舍不得她们远离故土,本筹谋着送回乡下去,见正好有一个不错的人选,想挟恩招他为婿。

    谢氏何等门第,他母亲又是今上的庶姐,即便是救命之恩,报以金银田地无可推脱,却断不可能应允这样荒唐的婚事,几番相拒,自此对裴府女眷自然也是敬而远之。

    裴氏虽然纠缠几番后并未强迫,然而二公子见他如此,心中不免含愤,言辞间渐有逐客意,午后更是闹了些不快。

    他在长安也常出入宫禁高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旧笔记小说网丨www.jiubiji.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旧笔记小说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恰到好处的美好